记得在2013年的时候,李校长把我们平时喜欢做课堂研究的几位老师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说:“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就不要局限于一辈子只做教书匠,要用科研的态度去审视课堂教学,今天叫你们几个到我的办公室,就是希望你们能把自己平时做的一些课堂研究以课题的形式继续深入研究,争取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说句实在的话,不怕大家笑话我没有出息,我确实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我一直以来,有一个“宏大”的目标,就是做一辈子好好教书又能教好书的“教书匠”。今天,李校长这么一说,我立马在心里偷偷地说:“哼!我就是没有出息了,一直以来就是想做一辈子的教书匠。”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领导让做课题研究,肯定有领导的想法。记得前一段时间,在微信中看到呼宝珍说的一句话:“如果学校领导让大家执行某一项决定的时候,理解时,就在理解中执行,不理解时,就在执行中理解。”尽管当时自己在心里有点犯嘀咕,但后来还是想:“干脆就在执行中理解吧!”
于是,我回去上网查阅学习了大量做课题的资料。资料查阅完之后,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做课题需要写出大量的文字资料,而我做为一个一线基层的普通数学教师,无非就是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有点高的效率,想让自己的学生和家长们满意。我心里对做课题有了那么一点小小的抵触,但领导的话还是要听的。于是我在不太情愿的思想支配下开始申报了一个市级课题,谁想到没有过多久,课题竟然申报成功了,随后课题立项证书也下来了。
我和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就开始尝试性地投入到课题的研究过程之中。在我们课题组三年的慢慢研究之中,我发现一个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把研究课题作为纽带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教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比不做课题的时候要提升的快多了,而且还有很多我们意料之外的收获,并且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研究的“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也接受了铜仁电视台的采访,并在铜仁新闻播出。2017年我们没有抱着任何希望的态度去申报了省级课题研究成果奖,结果12月份的时候,这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竟然获得了“贵州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5000元的奖金虽然不算多大的数目,但是在我们学校却是前所未有的。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在研究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又意外地发现,小组化的机制融入班级管理也是一项非常不错的班级管理方式。于是我又再次地投入了课题研究的慢慢成长之路。
实践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一个不争的事实和道理:潜心地深入课堂做研究,并不断地把研究记录下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方式。这得感谢学校校长当时的引领,从此我走进了一个慢慢成长的道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