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11早上9点有幸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聆听了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终身教授、学习技术系主任、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ETR&D)主编林琳老师关于期刊论文发表的讲座。
林琳老师在美国呆了20多年,对于英语一直是我读大学以来的一大失败,高中时代还对自己的英语很自信,而现在却后怕。生怕林琳老师是用英语做讲座,怎么听得懂呢,不过还好林琳老师主要还是用中文讲解,偶尔穿插一点英文。对于现在是准研究生的我来说,可能对于期刊论文发表还没有太多的感受,所以听的时候有些许走神,也没有太多感同身受,看来是修行还不到家。
首先讲了期刊的选择。林琳老师说,在美国许多教授认可的期刊并不是中国的SSCI,同时在选择期刊的时候,首先要关注该期刊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话题是什么,再看自己研究的主题是否适合该期刊,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期刊才是最好的。不过林琳老师列举的都是国际期刊。
其次讲到了投稿审稿问题。这一块是涉及比较多的。在写论文时,内容研究部分是主体,也是作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所在。但是,处理内容主体以外,要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APA)编辑正文、参考文献、摘要等,这些小的细节也同样重要,因为编辑或审稿人(reviewer)首先只能是大致地浏览文章,首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格式,所以格式很重要,表明一种态度,也会给编辑或审稿人留下好的印象。我们大家都知道一篇好的论文都是改出来的,一篇论文从投稿到修改到最终的发表可能要经过好几轮循环修改,可能时间周期到一年不等,一次性就过关的文章是很少见的,所以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坚持、心态好。每当编辑或审稿人在反馈给作者意见之后,作为作者我们应该先要把编辑的意见全部整体看一遍,并针对每一条建议给予回复(比如将如何修改,在哪一段修改),并给编辑一个简单的感谢,感谢他提出的意见。同时也可以将修改的内容单独放在一个文档中回复给编辑。可能有时候我们也不会赞同编辑的意见,但是在回复时不能表现出这种负面情绪,因为这很有可能会影响自己文章的最后发表。可以在收到编辑的意见之后过几天时间自己冷静一下再进行回复。对于一些编辑来说,也很欢迎作者与他持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回复时要注意措辞,因为编辑或审稿人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像作者一样对自己的文章每个部分都那么熟悉,这时我们就需要向编辑或审稿人耐心的指出在文章的哪一个部分已经提到了这个内容。在与编辑多次的来往之后可能文章才能最终发表,这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我们在第一次向某一期刊投稿时,可以先将文章的摘要、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向编辑发去,如果编辑感兴趣可以再发全文(当然可能第一次就发全文),如果编辑觉得这篇文章有发表的可能会之后再慢慢与你接洽,并提出修改意见。可能编辑会拒绝,说你的文章不适合他们的期刊,这时他会推荐适合的期刊给你。可能编辑也会直接拒绝你,此时你会不甘心,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论文不能发表,这时你可能会想到转向另外的期刊,注意一定不能将文章一点也不改动就投向另外的期刊,因为一个期刊的编辑或审稿人可能担任多个期刊的编辑或审稿人,也可能他们之间互相认识,所以一定要修改之后再去投稿。
如何回复审稿人:
可以到OWL上查看论文格式是否正确:
在写英文期刊论文时,避免有多个逗号成一句话,可以一个逗号一句话或一个句号一句话,避免使用always,very,never,clearly,and so forth,也要避免使用etc,因为这会让别人觉得你很懒,还不如多列举几个出来。
http://www.clinchem.org/content/57/4/551.full
然后讲到了不同的期刊侧重点不同,关注的话题不同,比如有的期刊关注教学设计、学习环境等,在投稿之前需要弄清楚。
最后林琳老师和顾小清老师针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Q:期刊对于文章中的数据有没有时效性的要求,现在是2018年,数据是收集到2017年?
对于一些文章中前沿技术性的内容,不能还主要写一些已经过时的技术。可以根据期刊的要求,如果编辑要求补上,就继续去收集。在收集数据时,如果找不到那么多的被试,有一些专门收集数据的公司,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教育管理学中就有人做DEA(数据包络分析),都用的是二手数据,可以用机构公布的数据做R分析。
Q:现在哪一种研究方法期刊会比较欢迎,容易发表?
可能定量分析在大多数的期刊中会好发一些。但是定质分析的方法在学习科学领域也比较适合。也有综合研究的方法,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方法到位,同时是适合自己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Q:在投国际期刊时难易程度是不是要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
不一定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研究主题与期刊近来的主题是不是一致,他们有没有兴趣发你的文章。
还不太懂的名词:截面数据,纵向研究,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