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看了2章书。当时只谈到少些判断,多些事实和和对事实的感受。由于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人,使用的语言是英语,所以我当时在考虑:“是不是如果用日语这类其他评判性语言和表达感受句式不一致的语言,会不会评判语句就会减少了,暴力沟通就减少了?”
直到完成《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阅读,我才知道我当时的想法还是比较片面。“非暴力沟通”至少还包括了表达自己的具体请求,表达自己的感受,减少对他人的评判,自己想觉察自己的需求。
东亚我们接受的文化大多情感是模糊不清、无法直接表达自己情感的。直白的情感裸露似乎会被认为是是羞耻的。其中最经典的例子便是,夏目漱石被他人问及如何翻译英语的“I LOVE YOU.”(即“我爱你”),夏目漱石答曰“‘今天月色真美’便足矣。”即便我认为中国即便意译得不至于含混至此。但东亚地区情感表达的隐晦可见一斑。所以,在此情此景,非暴力沟通在可能更重要的是想办法体会对方心情,然后充分表达自己。
而且,除了与他人进行一个“非暴力沟通”,我们也不要忘记和自己的内心进行一个“非暴力沟通”。对于自己一时的失误或者没有做到某事,不要一味责怪自己。而是倾听自己的内心的需求,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我是为了什么目的,我是否快乐,如果放弃,我是否会更快乐。
花费一点时间思考的话,最终结果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只要过后是不后悔的便是快乐。
兴许这位学者说的有点道理,我会尝试着去那么做。但,正如电影《日日是好日》中,茶道老师武田老师说:“虽然我天天教导你们要注意这注意那,但是到了我自己的时候,却也并不能样样周全。”但试着去保持心情平和,去与自己和解,与周边的人和解,大概会很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