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地惊现“城叠城”!3600年前夏商王朝更替的血证藏在这片黄土下!

2010 年深秋,河南新郑。郑新快速通道的工地下方,商代城墙基址下面竟叠压着一座更古老的城池。随着两座都城慢慢显现,人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夏商更替的历史就藏在这片黄土之中 !

双城叠压

望京楼遗址位于新郑市望京楼水库东侧。遗址东西长 1100 米,南北宽 1520 米,总面积 168 万平方米。20 世纪 60 年代,当地农民平整土地时挖出青铜器。直到 2010 年,随着郑新快速通道建设才揭开它的真容。

东城门的发现最让人震撼。这里有占地 2000 平方米的凹字形城门遗址,遗址中的立柱基槽整齐排列,两侧附属建筑拱卫着通道,清晰展现出瓮城雏形。这一发现把我国瓮城的历史从战国时期提前到商代前期。

商代城址保存完好面积 37 万平方米,城池内城墙与护城河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更让人惊讶的是商城墙基下还压着一座夏代城址,两座城池几乎完全重叠。形成了城套城的时空奇观。

现场挖出一件青铜钺,长逾半米,刃口至今还闪着寒光,是我国出土夏商时期最大的青铜钺。随后亮相一件以白玉为刃的玉戈更让人惊讶。核心区面积不到 4000 平方米,却密集出土了青铜礼器玉礼器和兵器。显然不是普通聚落。

专家推测夏代城址规模仅次于都城二里头,应是夏朝重要方国的都邑;商代城址虽小于郑州商城,但防御体系更为森严,或许是镇守要冲的军事堡垒 。

亡国悲歌

商人为什么要在夏墟之上建城池?又为什么把城门修得坚固?答案可能藏在距今约 3600 年前的历史画面里。鸣条之战后,商汤大军攻破夏都,夏人四处逃散。夏桀带着妹喜逃往巢湖,部分贵族北逃成为甲骨文中的土方,而有一支势力却选择坚守祖地 。

望京楼距离郑州商城仅 35 公里,却有三重城墙和三重护城河。这里的水系东接黄沟水,西连黄水河,形成了防御圈。商代城门强化了瓮城结构,方向对准夏遗民反抗势力聚集的西北方。

三官庙

我们以前介绍过安徽三官庙遗址的惊人发现。房基内蜷曲着三具非正常死亡的人骨,成年男女与儿童各一;地面散落的 18 件青铜兵器多呈弯折断裂状;碳化稻谷平铺未收,仿佛时间突然凝固。此地正处史载桀奔南巢的巢湖流域,出土青铜器经年代测定为 3700-3800 年前,与夏商更替的时间节点完美契合当望京楼瓮城与三官庙惨案现场遥相呼应。

避难所假说

为什么有学者推测望京楼是夏桀时期诸侯的避难所呢 ?

地理上紧邻夏都二里头,直线距离约 80 公里,却是一座独立城池;军事上,11 米宽的护城河与 15 米宽的城墙构成罕见防御体系,北岸还有深达 4 米的人工壕沟;器物方面,象征王权的大钺与祭祀玉器的出土,证明这里的统治者具备完整礼制权威。夏朝灭亡后,部分贵族依靠旧有城池继续抵抗。商人不得不在原夏都遗址上修筑新城用来镇压反抗势力。这种 “城叠城” 现象在中原考古发现中十分少见。

王朝更替从来不是史书上的简单记载,司马迁笔下的 “放桀南巢” 四个字,背后浸透了血泪。这片占地 168 万平方米的遗址藏着华夏文明诞生时最剧烈的阵痛。

各位朋友

您怎么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