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人之生命价值的高度肯定与敬重,孔子认为,个体人生理当倍加珍爱自身的生命与健康,并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加以悉心养护。
其一是理应讲究饮食卫生。在孔子看来,食物如果已经变色、变味或变质,就不应再食用了;鱼肉佳肴即使再丰盛,也理应以食用谷物为主,而不可一味地贪图口腹之欲;饮酒虽然有益于养生,但是必须注意适量,切忌醉酒乱性而伤身。这也就是《论语•乡党》所载——
食饐(音义)而餲(音艾),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气味)恶,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除此之外,孔子所强调的饮食卫生中还包括,理应依照自然界的时令节律而相应调剂饮食等。例如在不同的季节里,饮食口味就应相对各有所侧重。这也就是《礼记•月令》所载,春酸、夏苦、中甘、秋辛、冬咸。
其二是必须处理好劳作与休息的关系。在孔子看来,人生固然理当效法天道的刚健而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但同时又必须有其适当的休息与娱乐。只有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才能更好地养护好生命与健康,从而延年益寿。孔子在这方面的具体表述是——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若夫智士仁人,将(养)身有节,动静以义(宜),喜怒以时,无害其性(生),虽得寿焉,不亦宜乎。”(《孔子家语•五仪解》)
其三是谨慎而认真对待疾病问题。例如《论语•述而》所载,“子之所慎:齐(斋)、战、疾”,就是对此的具体表述。在孔子看来,对于事关健康与生命的疾病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以理性态度处理之。具体而言,既不可疏忽大意,又不可病急乱投医,而理应是“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记•曲礼下》)。
除上述三方面的生理养生要求之外,孔子更为关注的是个体人生的心理养生。在孔子看来,从其根本上说,生理养生问题,尚基本属于人的自然生存范畴,而心理养生才属于人的真生命范畴,因而更重于生理养生。
孔子所强调的心理养生,具体指的是,个体人生在其精神层面的养生。其中心内容是,努力修养成圆融而澄澈的心境,努力保有平和而安舒的心态。孔子认为,为此则必须使自己的人生实践,既不牵于内心的物欲追求,又不惑于世俗的权势地位。此外,为此还必须始终坚持与人为善的处世准则,从而为自己营造出亲和而友善的外在生态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与心态,从而实现延年益寿。也就是基于此,所以孔子一贯强调——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孔子虽然高度重视养生问题,但孔子却并非是绝对的养生论者。《礼记•儒行》载曰,“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这里所谓的“有待”与“有为”,从其根本上说,也就是指践行仁道而言。这也就是说,孔子的“养生”观,归根结底,从属于孔学之仁。换而言之,实现人生之仁才是目的,而孔子所强调的养生,说到家只是手段。基于此孔子甚至认为,在极端情况下,为了实现人生之仁,甚至可以不惜牺牲生命,至于养生问题,当然也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即《论语•卫灵公》所载孔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北京大学特聘教授。杨秀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
畅春斋主杨秀和是当代隶书名家,杨秀和的隶书被誉为当代枯枝体隶书名家,可以说杨秀和把隶书写到了精致程度,并且在书法风格上也自成一体,是在继承中以所发展的。
畅春斋主杨秀和出版了很多部书法学习的专著和书籍,为普及书法教育、学习书法做出了很大贡献。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墨缘阁书画院院长,东方书画艺术学院终身教授。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是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
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
2021年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