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自然可以早起,但早这个事情本身是相对应的,对我而言十一点睡算得上绝对意义的早睡,而对我家小娃来说,这个时间算得上浅浅的熬夜了。
昨晚临近十一点,小娃依旧是个被窝里的“蛄蛹者”,因为时间不早了,缺少了持续很久的睡前仪式,她大概不适应。
老母亲我有些担忧急躁,假装带着困意的说,睡吧同学,别做“蛆”体运动了。我的话成功激起了小娃的反驳欲望:你看我是蛆,我看你是佛。
呦呵,这是攻心为上,绝不自证呀,直接out the box了,这是我平日讲过得佛印苏东坡的故事呀。
无疑,我这一脚踢到石头上了。
传说猫是老虎的师父,为防止老虎做出吃个师父当午餐的行为,猫留了一手,上树。但我,留着好几手呢。
一般招数不灵光,那我就祭出大招:哄睡杀手锏第一式请君入瓮:宝儿,我看见你早早把作业搞定还还了不少欠债,老师没要求你还,你自己补上的,你咋对自己要求这么高呢,我都佩服了。你写完作业书包也收拾好了吧?咋的明天又不允许自己迟到吗?
小娃嗯嗯嗯。老母亲心下暗喜,切,小样儿,还整不你了。
话术钩子放得好,没有小娃跑的了,乘胜追击赶紧放哄睡第二式:那需不需要我帮助你快点入睡呢。小娃同意。我接着说,找找个舒服的姿势躺好,赶走你的布朗运动,有个叫布朗的人……
我说这位同学,你是打算梦里听听布朗干了啥以至于我能记住他么?!
依照经验,不去干涉,她也是可以自主睡着的,只是会晚一些。但我担心她睡不够,只好出手相助。
与无数养育事件一样,助的不是完成某个事,而是帮助她这个人。既然是做人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滋养她生命,把作为人的被尊重给她,被看见,欣赏理解……
晚睡一次,少一次作业,迟到一次……这些不好的,在一个人生命的长河里,不会有多少波澜,但因此伤害到作为一个人的尊严,那就本末倒置了。
前天停电,点应急蜡烛,晦暗的火苗,在偌大的房间里,像个无助的孩子。
婆婆无聊,跑到我家里凑人气。期间想起我娃没完成作业,焦虑不已。于是力劝小娃效法古人,像她小时候那样守着煤油灯写作业。
小娃沉浸在停电摸黑的乐趣中,哪里肯干。眼看要急出兔子大门牙——兔子急了咬人,我的娃急了怼人。
为防止我婆婆说出那些耳熟能详的话,我及时横刀立马:我已经跟老师打好招呼后补作业。
我娃狂欢,我婆婆咽下去她的固定台词:你这孩子咋不自觉呢,遇到问题就不写作业,我看你就是不想写找各种理由……
与其不欢而散,不如尽早决断。今晚写与周末写,差多少呢?人心上十万八千里,不过纸张翻一页。
读阳明先生年谱二,钱父质疑先生教学,唯恐耽误考取功名,这是父亲为儿子前途担忧,而先生的教学并非随意安排,而是另有深意——抓重点,抓大放小,蛇打七寸。
在我们养育中,那个七寸,应该是对生命的保护滋养,陪伴孩子开拓眼见认识,滋养家国情怀,建立宏达格局以及一切能享受美好的品质和能力。最简单的认知:学习是为了生活更好而不是为学习活着的。
不是那点干枯的知识,父母的全能之下的要求控制,父母的自我感动式付出,甚至喂养给孩子愧疚感——我为了你如何如何。很多时候,父母较劲儿的是,孩子有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
父母爱好孩子,孩子自然爱学习。这个里面的逻辑和边界才是最好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