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任成为教室里的基石
——重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一
今天去石家庄送女儿,一天高铁的往返,并不轻松。连续很长时间没有休过周末,单位和家里的事情“遥相呼应”,又赶了几份稿子几场报告,身心疲惫,慨当以慷。
近期女儿也很奔波,辗转几千公里。中午送到学校的时候,进校的同学并不多,天气阴冷,下着雨,不仅有让我想起了刚刚来上学的时候送她的情景,就仿佛把自己的心放在这了这里一样。经常和家长沟通,要给孩子历练的机会,当时真的到了自己的身上,内心里也是充满诸多不舍和担心。其实走出这一步很重要,客观环境的改变才能促进内心的成熟。
第一次接触《第56号教师的奇迹》还是在2014年,那时候这本书刚刚上市,便风靡全国,掀起了一股“雷夫”热。后来在济南的培训会上,亲眼见到了雷夫,并且现场听了“雷老师”的报告。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的理论和实践,有许多方面是和雷夫老师在56号教室中的做法是想通的。后来教育局给每位教师配发了一本,为那个时候的完美教室建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第一章《给我一些真想》中,记述和分析了教室中存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基础。
班级的常规纪律是教师最为关注,也是最为头疼的事情。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这样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一是因为现在的孩子虽然聪明,但是纪律观念差,要求个性的成分多,家长也不再过于在意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尤其是一些生活中细节的问题,二是青年教师对于师生沟通和班级管理缺乏经验,没有建立起班级的有效秩序。
雷夫老师说,作为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大人对付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
现实中的场景,同样存在。教室对学生大声呵斥,毫无情面,恶语相向,撕碎尊严。孤立班级里某一个学生,设立特殊座位,让其他同学不去接近。任何事情都和学生斤斤计较,错了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对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表扬,奖惩不明,逐渐失去对学生对班级的控制力。凡事讲责任推诿给家长,“我有一个坏学生,是因为你生了一个坏孩子”,久而久之,家校关系破裂,老师认为家长不会管,家长认为老师没管好……
我一直认为,学校教育中的内容,主要靠学校和老师,家长主要负责学校教育内容之外的,比如生活的基本保障,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亲情孝道,生活技能……教师,应该把教室统管起来,让学生因为教室的存在,逐渐向好!
雷夫老师谈到了“班风”。如果让孩子“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他们自然就会失去好多有意义的东西,如果改善“班风”,各种寻常的挑战就能迎刃而解。一个积极向上、共同遵守的班风,是没有恐惧存在的。我们也确实能够发现,卓越的班级的确没有恐惧存在。如果说严格,或者对教师的敬畏,确实应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雷夫老师在56号教室中建设良好的班风,主要做了四件事,分别是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乎逻辑,教师就是榜样。
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更是一间教室存在的基础。很多教师崇尚于到教室里先立个“下马威”,每天琢磨这怎么让学生怕老师,怕老师了就能听老师的话。于是在教室中制造了很多恐惧,这样的恐惧成为了师生互相信任的大敌。教室只有在赢得学生充分信任和依赖的基础上,才能赢得学生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室里的一切活动。
因为孩子的视角和成人的视角不同,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充分地信任,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学生心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教师随时为学生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这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雷夫老师说,这条路的却比较难走,要不,你也可以用来福枪指着学生,她们会照你的话做。你要的就是这样吗?为孩子打造一个兼顾而友善的避风港,这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请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个公平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身为教师的将有所成长,而在你所打造的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