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一书中曾提到:一个摆渡人日复一日地把岸这边的人渡到对岸去,让人们能回家团聚,能去做该做的事情。
近日,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着眼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能否选育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当好年轻干部成长的“摆渡人”,紧盯关键环节,精耕细作做好干部队伍选“优苗”、育“壮苗”、增“实穗”文章,用心呵护“青禾”们茁壮成长,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写好“涓滴成江河”的后继有人篇。
当好“选贤任能”的摆渡人,在“选苗筛苗”中写好“德才配其位”的“后继有人”篇。陈希部长强调,要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选准用好干部,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组织的任务,就是要从严把握标准,把真正优秀的人才发现出来、任用起来。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才用才标准,既要把“政治体检”放在首位,在拉近距离“问一问”、抽丝剥茧“谈一谈”、相互佐证“辨一辨”中为干部“立体画像”,更要擦亮“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的用人招牌,确保选出来、用起来的干部经得起人民群众和组织的道道检验,更经得起实践的考验、风雨的历练,在砥砺品质、淬炼能力中写好“德才配其位”的选贤任能篇,真正以严格审核把关树起选人用才的“鲜明导向”。
当好“正本清源”的摆渡人,在“育苗壮苗”中写好“润物细无声”的“充电赋能”篇。陈希部长强调,要着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育才是一项“精细活”,不能希冀于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要以“烹小鲜”的细致把握“育”的火候和节奏,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亲自参加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并作出重要指示,可见,干部教育培训不仅关乎“国之大者”、关乎党的“百年大计”,更是助力干部自身成才的关键之举。如何将教育培训工作做深做实是组织部门的“必修课题”,也是“终身课题”。组织部门要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在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上下功夫,不搞“大杂烩”“漫灌”式教育培训,要围绕中心工作,特别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设置“精品课程”,打出精准科学的“组合拳”,帮助广大干部把思想理论转化内心信念的坚定、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当好“大胆使用”的摆渡人,在“扬花抽穗”中写好“实践长真才”的“强健筋骨”篇。陈希部长强调,要着眼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组织动员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基层一线是了解社情民意、服务广大群众的广阔天地,更是年轻干部发挥优势、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与各领域的青年通信,同青年谈心,勉励广大青年人才到基层和人民中去担当重任、建功立业。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往往较浅,与群众的感情还不够深厚,更要在基层实践中扬帆起航,不负青春年华。各级组织部门对年轻干部培养应坚持遵循规律与大胆使用结合,讲台阶不能唯台阶,论资历不能唯资历,打破隐形台阶,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通过实践锻炼、交流轮岗措施,有组织有计划选派到乡村振兴、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主战场”强健筋骨,及时大胆使用,充分激发干部活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欲借长风乘势起,敢凭豪气弄潮来。一个个远大目标和更多宏伟目标的实现仍需继续奋斗,唯有双桨不住、“渡船”不停、“摆渡”不止,才能写好“育才造士”的“组织工作”篇,真正用“后继有人”力量托起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