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上午收到了大儿子在外地给我定的鲜花,下午妈妈打来视频告诉我她收到了我给她定的蛋糕。一个开心的日子,刚刚没事打开手机点开了抖音,正好东方甄选董宇辉在直播,鼓励大家学会用文字记录生活,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忽然想起我的简书好长时间没有更新了。既然想要记录自己的亲人,我脑海里就出现了姥爷的影子。
同样我对姥爷有印象时他就是一个老人了,弯腰驼背,满脸沟壑。经常在顶着太阳扛着一个装满草的背篓,准确的说那不叫背篓,我们这里交luotou,这两个字我不知道怎么写,是一种用柳条编制的工具,下面一个圆形的筐,筐沿上四根木棍向上伸长五六十公分,顶端四根木棍合在一起,用藤条麻绳捆扎结实,使用时用一根扁担挑起,转身背在肩上。用来装各种农用东西。姥爷总能最大化的装满这个筐,用长长的草朝四周下垂着装,鲜嫩的青草带着清香被姥爷用肩膀一筐一筐的背回家,从后面看就是一个行走的草垛。姥爷把草卸到养的那头大黄牛身边,大黄牛看见姥爷就会一边嚼着东西一边从地上站起来,姥爷便抓起青草散开放到牛槽里,老牛吃着鲜嫩的青草姥爷便转身去洗脸,用那条已经看不出颜色的毛巾擦几下就弯腰进来厨房,其实也不是弯腰,姥爷那腰好像就没直起过。出来就端着一个特别大的碗,
那是姥爷专用的碗,很大像一个盆,里面是姥姥做的稀饭,面条或是疙瘩汤,端碗的手心里每次都会夹着一个馒头,也是姥姥自己蒸的,很大也不白也不光滑细腻。另一只手上端着菜和一双筷子,菜大多是酱豆,或是被姥姥炒的没一点颜色的蔬菜。
姥姥家墙外就是饭场,左邻右舍都会端着饭碗出来吃,路两边的墙根处,房檐下顺势蹲下放下菜碗,缓一下手一口饭一口菜一口馒头吸溜声此起彼伏。
姥爷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我妈是大女儿排行老四。因为爸爸工作在外地常年不在家,地里的农活妈妈一个人做不了,姥爷就会经常来我们家帮忙,那是我们姊妹几个都还小,农忙时间姥爷总是天还没全亮就干着牛车拉着农具到我们家地头了,我们家有一头小毛驴配上姥爷的大黄牛,一起拉犁拉耙拉耧……
姥姥家每年有一次大会,就是大集,每次都会唱戏三天,那时候娱乐节目几乎没有,看大戏就是我们最开心的事,记得那次应该是周末还没放学,姥爷就赶着牛车去学校接我们三个了,老师也没拦着,我们三个都提前背着书包坐上姥爷的牛车颠簸十来里路去姥姥家看大戏。妈妈要等到正会的日子再去,因为家里晚上不能没人看门。
如果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比如正月初二,八月十六,或是各种大节小节,姥爷都会站在村口张望,一身没有一点新气的衣服,裤子上永远带着泥土,两眼灰黄看到我们就会露出开心的笑,接过妈妈手里的缰绳牵着我家的驴车往家走。
姥爷话不多,也说不出什么高深的话,好像家里有什么事也不用和他商量,都是姥姥说了算,姥姥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从我记事姥姥就没和姥爷在一起睡过,姥爷总是牛在哪个屋他就住哪个屋,从来也没提过意见。姥爷也有爱好就是赶集,附近村的会他都去,大都是走着去的,他从不乱花钱,每年卖粮食的钱和卖牛的钱,都是姥姥管着。因为姥爷每年都会买一头小牛养着,养大再卖。每次去赶集姥姥会给他几块钱,姥爷喜欢吃集上的熬馍,类似现在的烩饼,那时候可能一两块钱就买一大碗,吃完了回家,一个人走走看看。
姥爷的身体也很好,能吃能喝不挑食,姥姥去世的时候姥爷也都八九十岁了,舅舅舅妈和妈妈都忙着料理姥姥的后事,姥姥躺在棺材里,姥爷看见舅舅和我妈就说:“去看看你娘”,那是刚流行用录像记录红白喜事,大舅舅和小姨在新疆,离得远回来一次不容易 ,姥姥去世的时候只有大舅和小姨回来了,家里其他人都没到场,大舅就提议录个像吧,到时候带回去让家里的孩子看看。处理完姥姥的后事,录像带做好,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每当出现姥姥的照片姥爷就会说“那不是你娘?”
姥姥去世的第三年姥爷也去世了,姥爷一辈子种了一辈子地,养老一辈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