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桔彤
如果说腊月二十四的贴春联,腊月二十五的扫尘土是小事情,那么作为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似乎可谓波澜壮阔呢?那么要想炖大肉,就是我们所说的猪肉,必然杀猪是农户人家里必不可少的大事情了。
不言而喻,八十年代人民的生活并不富裕,不如现在几乎想天天过年似地,大鱼大肉不断,平日里甭说大鱼大肉,连大米和白面也不是总能顿顿吃到,这样一旦每一家赶上杀猪,这家里的妯娌亲戚,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来吃大餐。
而似乎杀猪的场面也显得声势浩大,往往要找村子里的年轻力盛的男子们抓肥猪,这样的肥猪也多半是家里养了大半年的猪,基本上很少喂饲料,都属于喂家里的粮食长大的,可说的上膘肥体壮,必须个子高力气大的才能逮得住。当然这些猪也不能坐而待毙,要围着院子里来回奔跑,将人们折腾的够呛,不过终于禁不住大家的围堵,到底是抓住了,虽然它也还在那不停的乱叫,人们不停的议论着猪的个头和大小。
紧接着就是请专业的杀猪人出场了,而且据说农村里大凡杀生的都长得凶神恶煞,小孩子是不让靠近的。在不远处,看见那个杀猪人把杀猪刀磨得霍霍程亮,据说这样也能让猪少受一些痛苦,一刀搞定。而那边一些农村的女人们根据杀猪人的吩咐在桌子下放好了面盆,这是用来接猪血的,要来炖猪血和灌血肠之用。
我们小孩子都吓得躲在墙角边上闭上眼睛不敢看,耳边只听见那猪的一声剧烈的惨叫,接着慢慢滴没有了声音,我们才敢睁开眼睛,正像是说书人所说,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了。看见鲜红的猪血足足淌了一大盆。接着上来几个壮汉把五花大绑着的肥猪靠放在大锅边,进行刮毛的动作,一般地说就普通人而言是费心费力的动作,而对专业杀猪人而言,一刻钟就轻松搞定了。
然后,第三个流程是开肠破肚,清理猪身上的心肝脾肺肾,大肠小肠等,因为每一个内脏器官都可以是一样美味的菜肴,这样那些杀猪人以及给他打下手的人要多次进行清理,才能把内脏清理的干净,清理不净往往留有膻味,不中吃的。这样的工程比较费时费力,估计得忙上个一个时辰的功夫,而且很多人一起忙活。
当杀猪人把猪用斧头劈开以后,那些农户人家开始排着队买肉了,比如老张家三十斤,老李家五十斤,老孙家二十斤,人们邻里都比较照顾,都能找原有的斤数上多给一些,而且大家称量的斤数也差不多,因为你得照顾一下其他人呢。当然最后根据主人的意愿确认留下猪肉的多少。
然后就是准备做菜的流程了,灌血肠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菜肴,用猪血和着白面搅拌,然后用漏斗开始一根一根地灌血肠,大约灌了十几根就成了。还有一个是烀猪肉,一般地得用滚烫的开水烀上一到两个时辰,才能熟。等到熟透了之后,由那些女人们,将肝,排骨,猪蹄都切得满满好几大盘做菜。
最后一个流程,也是最热闹的流程是设宴款待自己的亲戚和左邻右舍了。这些在杀猪请客的宴席上有几个是比较有名的特色菜,像五花肉炖粉条,清蒸猪蹄,炖排骨,血肠,猪肝,肥肉,瘦肉等都是满登登地一大盘子端上来,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这时候,最让我们小伙子喜爱的无疑是猪肝和特色灌血肠,这时候那些年轻的青年男女们,老少爷们们围坐在一起,端着大饭喝着烧酒,吃着大碗肉,有的说着今年的收成,有的说着家长里短,有的说着老张家的姑娘出嫁的事,有的说着老孙家儿子结婚的事。而儿时的我则坐在爷爷的怀里听着他和我的四爷聊天,听着听着便躺在他的怀里睡着了,再由我的二姑把我抱出来送进被窝。
如今,虽然我也每年都要回家,然而这时候的农村的笨猪肉虽然比城市的猪肉好吃很多,然而也不如小时候的猪肉那么香甜,因为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那时候喝的粮食酿造的烧酒怕是在整个中国也找不到几家了,而那其乐融融的场景早已经沉淀为记忆里最亮丽的风景!
桔彤,原名李彪,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燕京诗刊签约诗人,作品先后发表于《参花》,《九仙湖文学》,《当代汉诗》,《呼伦贝尔日报》,《生活周刊》,《精短小说》,《辽宁青年》,《青年文学家》,《奔流》,诗歌《和盘托出》、《爱不释手》、《情书》先后在“南风杯”全国原创诗歌大赛、“骑士杯”全国诗歌大赛、“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二等奖。迄今为止发表诗歌450余首,散文400余篇,热点时评300余篇,长篇小说1部《恬静安然,不染悲伤》(分上、下两部,5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