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吴起指挥鲁军大破齐军,凯旋而归,本以为会因此得到重用,然而非但没有被嘉奖、重用,反而要被治罪。
因为吴起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快速成功,令鲁国群臣和贵族深感不安,他们嫉贤妒能,誓要把吴起赶出齐国。
为消除威胁,他们向鲁穆公进谗言,诋毁吴起的人格和品行,并列举其几大罪状,声称如果让吴起继续在齐国为将,定会招致“诸侯图鲁”。
最终,鲁穆公听信谗言,对吴起产生怀疑和忌惮,遂辞谢吴起,不授其官职。
吴起无奈,只得离开齐国。他听闻魏文侯以贤明著称,并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心中不免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于是,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吴起踏上了前往魏国的旅程。
对于初来乍到的吴起,魏文侯始终持有谨慎态度,不敢轻易重用,后从李悝口中得知吴起虽有个性上的瑕疵,但在军事上却有着非凡的成就,这些瑕疵并没有掩盖住他在军事上的的光芒,而后者才是魏文侯特别关注的。
公元前411年,基于李悝的推荐和吴起自身的才能,魏文侯决定启用吴起,并命其为主将,负责攻打秦国。
魏文侯的这一决定不愧是明智之举,吴起的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人才。在战争中,吴起有着自己的一套军事训练方法,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并首次采用了“募兵制”,对自愿前来参军的人实行严格有序的训练。
在吴起的军营当中,赏罚分明,军规严格。他麾下的士兵不仅有严格的体能标准,战斗力还特别强悍,尤其是他训练的一个叫“武卒”的特种兵,吴起曾率领训练有素的五万武卒,打败了五十万秦军,取得西河之地,威名远扬。
最重要的是,在与秦作战期间,吴起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他与平常士兵同吃同住,共担劳苦,夜晚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吴起也因此为魏国打造了一支忠于国家的强盛精兵。之后,吴起带领着这些精兵“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均无败绩。”
在吴起带领魏军占据秦国河西之地后,经国相翟璜推荐,而魏文侯见吴起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骁勇善战,并且深得军心,遂任命吴起为西河郡守,抵抗秦国和韩国。
可以说,在战国初期,吴起为魏国的崛起和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魏国的强大,吴起功不可没。
在军事方面,他任魏国的西河郡守 23 年,创建了“魏武卒”这一纪律严明、素质良好、勇猛顽强、所向披靡的劲旅。
在吴起的带领下,魏武卒与当时齐国的“技击”、秦国的“锐士”等精锐之师相伯仲,以能征惯战、杀敌致果而闻名于世。
也正是由于魏武卒的存在,使魏国孤悬于黄河之西的西河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在秦、韩两国的觊觎和夹击下岿然不动,成为魏国西部边陲的坚固屏障。
他通过加强边防建设、提高士兵的训练水平、优化军队的作战策略等方式,使得魏国的边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也为魏国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吴起还非常注重军事理论的研究和创新。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军事思想,如“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等,这些思想对后世的军事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军事方面的贡献外,吴起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为魏国的强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等,这些改革使得魏国的政治更加清明、经济更加繁荣、文化更加昌盛。
在魏文侯执政期间,因为吴起的存在,让秦国对其闻风丧胆,吴起曾率领五万魏武卒大败五十万秦军,让秦国几近亡国,也使得魏国得以称霸中原。
然而,随着魏文侯的离世,吴起的命运也急转直下,那么,吴起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