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是老子的节欲篇,更是修心篇。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度日趋没落,贵族生活腐朽糜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老子提出了“为腹不为目”的政治主张。
老子指出,对五色五音五味畋猎的痴迷无异于玩物丧志,君子重视修身养性,不纵情声色犬马,不为这些所惑,方能堪为天下任。
同时,这段话亦是告诫统治者应该节制欲望、摒弃奢靡,杜外养中。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旨思想与老子的这一政治主张高度一致,且有异曲同工之效。
我们知道,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就始于史上著名的赵、魏、韩“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把赵、魏、韩三家封为诸侯。至此,春秋结束,战国开始。
可以说,“三家分晋”后,赵魏韩三国同时起步,且实力相当,然而经过五十年的时光流转,魏国却一马当先,一跃成为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诸侯国。
这一时期,战国七雄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势力较大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虽说还有一些小国家,比如中山国、宋国、鲁国等,但并不具备“列强”的条件。
这时的秦国,依旧是只沉睡的狮子,向东不能出崤函,向南不能及巴蜀;楚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当时的执政者楚惠王熊章却没有多大作为;而齐国呢,与楚国的情况不分伯仲,内乱无休无止,且早已失去霸主之位;北地的燕国还在养精蓄锐,默默无闻。
所以说,魏国初建,四面八方都没有强敌环伺,而魏文侯作为魏国的开国国君,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人才选拔与任用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胸怀。
他不拘一格广纳贤才,打破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面向全社会招揽有识之士,提拔并重用了许多平民和有戎狄背景的人才,极大地拓宽了魏国的人才库,为国家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礼贤下士,对贤能之士给予极高的尊重和优厚的待遇,在他的治理下,魏国一度达到了“四方贤士多归之”的盛况。
这不仅是因为魏国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因为魏文侯本人的人格魅力,让许多原本在其他国家不得志的贤士,都纷纷投奔魏国,希望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价值。
比如戎狄出身的翟璜、来自卫国平民出身的李悝,还有我们熟知的战国名将吴起,都纷纷投靠在魏文侯麾下,为其竭尽犬马之劳。
那么,魏文侯招募的这些贤人,都为魏国的崛起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