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生活仿佛涌动着波澜不惊的色彩,是那种看似无望的感觉。有人说父母是我们的来路,如果父母不在了,我们就只剩下了归途。而我虽有父母,却是一个心灵没有家的人,多年来我的眼睛看到的更多,是自己的漂泊。从在外打拼的漂泊,到后来灵魂无可依托的漂泊,从来不是因为无人问津,而是太多的关怀都与物质和金钱捆绑相连,“无条件”的关爱如此奢侈,让人心生退意,时常质疑人间不值得。
信主的朋友跟我说,其实有很多人在默默的付出着,只是我们无从得知,不知是我感受器官已经关闭,还是自己真的有一双空洞从不察觉的眼睛,我看到的世界雾霾笼罩,利益纠缠。除了当我自己努力揭开伤疤向人展示以博同情的某些瞬间,我鲜少能够接收到来自外界赋予我的温度和暖意。大多数人选择对我视而不见,或者大加挞伐和指责,这让我渐渐封闭内心,不再奢求任何一种亲密的人际关系,因害怕受伤而拒绝,独自面对孤独,是我选择对待世界的方式。
上帝总是仁慈,不管你如何拒绝,他总还是会差人来,试图走进你干涸的心里去。也许我们的观察发生偏差源自看待与思考的角度,就如同我们总以为自己交到的都是喜欢看我们受苦然后施予援助的朋友,但事实有可能是,唯有当内心极度挣扎时,我们才会突然想到朋友,想到借由另一颗灵魂的温度来点燃自己,重拾生活的热情。
重要的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我们是否真的觉得朋友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是否认同将自己的软肋放在朋友那里,并信任他们绝对不会以此为刀柄向我们刺来,信任是关系的前提,让关系美好的重要要件,是自心的笃定,对他人毫不迟疑的接纳与相信,这一点必定是来之不易的。
有时候对自身的否定与不自信,也是关系中的一把双刃剑。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得,由此怀疑别人的真诚与好意。即使深林中猛兽丛生,大海上狂风巨浪,对于内心始终有怡人天气与风景的人来说,在哪生活都是可以寻得美好际遇的。同样,若我们内心坚信无缘邂逅森林中甜美的果实与海浪中高歌的海鸥,即使过程中我们有了本该惊喜的遇见,大概也不过是另一场惊吓而已。生活是否值得过,由我们的观察与思考得来,祈祷上帝赐予我们更加多元的思考角度,不以己度人,也体谅他人可能存在的局限。
“灯下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汇,它也格外形象的刻画了作为人在思考问题时必然存在的思维死角和局限性。世界之所以存在基督教、佛教等各种信仰,或许正是为了帮人们更宏观全面的看待人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与他人诚心祈愿,挣脱盲目与狭隘,获得心灵真正的自由。
对待偏见的人,我们应该赋予他们多一只眼睛,让他们不仅看见自己也看到别人,对我们有偏见的人,不必即刻寻求他的理解与支持,用行动向他证明我们和他以为的并不相同。对于内心冷漠的人,考虑他们是否也曾受到过莫须有的伤害以至于锁上了自己的心灵,不必刻意期待他们很快打开心防,以你期待别人给你的耐心与包容去感化他人,或许会寻得冰释前嫌的契机。
不断的强化自己的信仰,做内心有坚信的人,才更不容易迷失自我。在苍莽的宇宙之间,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我们彼此,牵引着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们可以狂傲自大,或一时间目中无人,但我们却不可能持续长久的愚昧无知、喧嚣肤浅。我们总会在思考中慢慢地、不断地强大和丰满起来。借由上帝赋予的羽翼,飞往足够包容我们振翅欢呼的灵性天空。最终与自己和解,并拥抱人际关系更趋完美的新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