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心理咨询协会郭亚婵坚持分享第778天:
第三节 小组工作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一、准备阶段
1、组员的招募及遴选
构成特定类型社会工作小组的前提是那些具有共同或相似问题的人、具有共同或相似服务需求的人。
——招募组员:
(1)已由本服务机构服务的某些对象。
(2)主动向本服务机构寻求帮助的那些人员。
(3)由社区居民向本服务机构介绍的某个人员。
(4)由其他机构转介来的特定服务对象。
(5)通过互联网、社区宣传栏等载体得知信息而主动报名参加的某些人员。
——遴选和评估
主要包括:年龄和性别;家庭状况;职业状况;文化水平及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对参加小组的要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或者有共同的兴趣和愿望。
——确定组员
(1)社会工作者要按照本小组的类型、特点及人数要求等,确定参加本小组的成员。
(2)要帮助组员了解小组工作 的意义和特点、小组工作的具体程序与可能的活动项目、有关的社会政策等。
(3)社会工作者要鼓励组员表达自己对小组的期望。
2、确定工作目标
可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目标:由该小组 类型特征及成员的问题和需求决定,主要包括总体任务和指导思想。
(2)具体目标:围绕总目标建立的具体目标
包括:——需求目标
——沟通目标
——过程目标
—— 实质目标活问题目标
在确定目标时要遵循的原则:
(1)目标清楚明晰,可以测量和评估。
(2)目标之间要相容,不能相互冲突。
(3)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定,能够使小组组员清楚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目标。
(4)目标要适合小组组员的实际能力。
(5)目标的表述尽量使用正面的肯定性语言或词汇,以便小组组员明确知道他们需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强调不该正在做什么事情。
3、制定工作计划
小组计划书的基本框架:
——理念框架:机构的背景,小组的理论框架,组成小组的原因。
——确定目标:小组的总目标。
——组员基本情况:组员的特征、年龄、教育背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组特征:小组的性质,时间(长期或短期),规模、人员组合,集体聚会的时间和频率。
——明确目标:小组各具体目标。
——程序计划和日程:每次集体聚会的计划草案,程序活动,日期、时间、每次聚会的特点,活动的具体目的,活动准备,需要的器材、设备,每次聚会需要的费用,社会工作者的责任。
——招募计划:按机构的规则制定小组建立的程序,招募方法和时间,组员的来源。
——需要的资源:器材和设备,场地,人力资源,有关人员,特别项目。
——预期的问题和应变计划:小组社会工作者和机构的问题,小组组员的问题,其他来源的问题。
——预算:费用和小组组员会费,程序、器材、交通等费用的总和。
——评估方法:评估的范围和方法。
4、申报并协调资源
社会工作者需要向自己所属的服务机构提出申请,递交工作方案,争取批准和资金、场所及人力等方面的资源支持。另外,有些小组的方案也可以向社区或赞助机构争取资源支持。
5、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
——小组的规模
规模:小组的大小主要与小组的人数有关。
影响小组大小的因素有:小组类型;小组目标;组员的成熟度;有无协同领导者;工作者的经验和探讨问题的性质。
一个小组在3~50人之间为佳。不同规模的小组具有不同的功能。
5人小组适合讨论;8人组最容易完成任务;5~7人适合治疗小组;儿童小组一般为6~8人;工作小组和会议小组大多为5~9人;讨论小组不超过15人;督导小组适合8~10人;而活动性、辅导性和教育性的小组规模可稍大些,可以是30~50 人。
——小组的工作时间
包括以下内容:工作的持续时间;小组聚会的频率;每次活动时间的长短;小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6、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和安排
在小组工作的准备阶段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安全、安静、舒适的活动场地和环境。
(2)活动所需的座位安排最好是圆形的,或者面对面的。
(3)准备活动所需的其他设施和辅助材料(奖品、张贴画等)。
(4)对小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充分估计,并做好完善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