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终身成长》第一辑阅读分享

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终身成长》第一辑阅读分享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阅读《终身成长》这本书第一辑——“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一些心得与感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引领学生成长。而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我们自身的成长,尤其是精神层面的不断丰盈,就显得尤为重要。郝晓东老师的这本书,特别是开篇关于“阅读”的探讨,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一、为何阅读:终身学习,教师减负与成长的内驱力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终身学习是一种减负策略”。我们常常抱怨工作繁重,事务缠身,时间被各种非教学任务切割得支离破碎。郝老师指出,教师的负担主要有三类:家庭负担、事务负担和专业负担。前两者或许我们难以完全掌控,但专业负担——因自身专业水平不足而感到的力不从心,却是我们可以通过主动学习来减轻的。

苏霍姆林斯基用“一辈子备课”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轻松源于深厚的学养积淀。当我们对所教学科的理解远超教材本身,达到“沧海之一粟”的境界时,日常备课自然会变得从容不迫,教学也会更有底气和创造力。因此,终身学习,特别是专业阅读,并非额外的负担,反而是从根本上提升自我、减轻专业焦虑、实现职业幸福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的动力,源于对知识、对教育、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当我们真正热爱,便总能找到时间,克服困难,在阅读中汲取力量。

二、阅读困境:时间、能力与视野的挑战

然而,现实中教师阅读面临着诸多困境。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时间读书”。繁重的教学任务、冗杂的非教学事务、巨大的考核压力,让许多老师感到身心俱疲,难有闲暇和精力进行需要高度专注的专业阅读。

其次是“没能力啃读”。我们习惯了日常的教育实践,但在面对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时,往往感到吃力,容易停留在浅层理解、寻章摘句的层面,难以消化吸收,更谈不上融会贯通。有时甚至陷入阅读的游戏化、娱乐化,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魅力和深度。

第三个问题是“阅读狭隘化”。有的老师只读本学科或与教学直接相关的书籍,忽视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历史等更广阔领域的滋养。教育本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具备跨学科的视野,才能“跳出教育看教育”,获得更全面的认知。

三、阅读之道:策略、方法与共同体的力量

面对这些困境,书中给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 创造时间,提升阅读力:郝老师建议通过“三找”(找帮手、找同伴、找环境)和“三断”(断开手机、断开无效社交、断开负面情绪)来创造阅读时间。同时,要提升专业阅读能力,变“消遣性阅读”为“理解性阅读”。专业阅读强调慢下来、深下去。要系统性地啃读有难度的专业书籍,围绕一个主题,一本接一本地读。要采用批注、画思维导图、写笔记等方法,反复咀嚼,与文本对话,将知识内化。

2. 深度理解,吻醒一本书: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资讯,更是为了求得理解,提升认知。郝老师形象地提出要“吻醒一本书”。这意味着我们要选择那些真正有价值、能挑战我们既有认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世界和自己的经典之作。阅读这类书需要方法:先通读抓住整体,再反复咀嚼细节,追问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然后与作者对话,评判其观点是否有道理,最后联系自身,追问这本书与“我”的关系,将知识融入生命。这个过程需要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收。

3. 组织共读,激发动力:一个人读书容易陷入困境或难以坚持,而共同体阅读则能提供支持和动力。书中详细探讨了“如何组织教师共读”。有效的共读需要克服随意化、碎片化和表层化。要根据学校需求确定主题,围绕主题选书;要集中时间深度共读,较长时间聚焦阅读,让思维得以沉淀和发酵;要抓住重点内容,联系教育实践,追求深度理解,而非仅仅读完;要避免活动化,紧紧朝向文本,通过朗读、提问等方式引发思考;要融入更大的读书群体,实现跨界阅读,看到不一样的学习精神;要让对话发生,通过分组讨论、闪电演讲等形式碰撞思想;要避免知行分离,用书籍知识来组织共读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4. 学会“拆书”,有效导读:对于有难度的书籍,导读者的作用至关重要。书中还提到了“导读者要学会‘拆书’”。这并非随意肢解,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致用。导读者的任务是帮助读者理解文本意义、进行批判性思考,并促进知行合一。好的导读能搭建桥梁,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经典,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最终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促进自身成长的力量。

四、结语:阅读,通往终身成长的必由之路

《终身成长》的第一辑,为我们描绘了一条通过阅读实现专业发展的清晰路径。它告诉我们,阅读是教师应对变革、提升自我的根本途径,是抵御心灵麻木、走向职业幸福的内在需求。虽然路途中有时间、能力、视野等诸多挑战,但通过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积极参与阅读共同体,我们完全可以克服困难,在阅读中汲取智慧,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不断前行。

正如书中所引用的刘祥老师序言中所说,我们要做自身生命以及他人生命的“修桥筑路者”。而阅读,正是我们修筑这条道路最重要的基石。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拥抱阅读,坚持阅读,在书香中沉淀,在思考中成长,最终实现教育理想,成就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引发大家对教师阅读更深的思考。谢谢大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