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鼓楼小学 龚小纯
记得作家林海音在《窃读记》中曾经提到国文老师对她的教诲“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一句朴实的语言,道破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因素——读书!而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最响亮的观点——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恰恰与此同出一辙。由此可见,阅读对于每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更是不言而喻了。特别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读史,唯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走得更远、更从容!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这与父母的教育和老师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在我的孩提时代,图书虽说不是非常紧缺,但与现在相比也相差甚远。父母是工薪阶层,家里的藏书很少,也没有几本适合儿童读的书。于是,我只能寄希望于学校的图书馆了,很幸运,那时我就读于一所小县城的城关小学,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阅览室。按规定每周二和四下午就轮到我们班去阅览室读书,每到阅读时间,我就如饥似渴地抱着那些书贪婪地反复翻阅。那时候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少年文艺》和《童话大王》了,常常看得如痴如醉,很多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除此之外,平时只要发现身边同学或朋友有好书,我总会缠着借来一睹为快;放学了,常常在街头书摊流连忘返,妈妈给的零花钱不是买书了就是租书花掉了。我在书的海洋中乐此不疲,当然也有额外的收获,功课总是在班级名列前茅,作文常常被老师当做范文读给同学听,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都得益于读书。上了中学,学习紧张了,但仍然没能阻挡我读书的脚步,阅读面也越来越广。那时候开始接触一些名家经典,鲁迅的作品集、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老舍的《茶馆》和《骆驼祥子》,以及后来的四大名著,甚至还有当时很火的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等,我都一一拜读,好几次上课看书都被老师没收了,等到下课又去苦苦哀求老师。的确,因为读书,我的精神世界日益丰盈,因为读书,我的三观不断修正,也因为读书,我的内心逐渐强大,为我日后形成乐观豁达的心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一直爱读书。
成年后,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我读的比较多的是教育教学方面和居家生活、为人处世方面的书籍。当然,这都是我自发的阅读。那些年,教师都知道要自主阅读,要博览群书以便能给学生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但真正静下心读书的并不多,有主观也有客观原因。渐渐的,我也随波逐流,经常很久很久都不翻书,家里书架都积起了厚厚的灰尘。
改变是从遇见新教育开始的,记得那时候,学校突然在假期开始时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要求读并写读后感。那一次,我静下心来仔细读完了那本书。是的,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大师在进行对话,这又唤起了我久违的阅读欲望,从那之后,我总是愿意在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家庭生活中挤出时间来读书,哪怕只是零零散散地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4年与新教育结缘。
2014年5月,怀揣着对陌生而熟悉的“新教育”的无限憧憬,我有幸跟随陕西安康教师团远赴江苏省海门市新教育实验基地进行了一周的学习观摩。那次学习让我深有感触,知道了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认识了许多和我一样的平凡却又不凡的新榜样教师。同样的现实,同样的环境,他们成功地过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我,也很向往!那么,就行动吧!我认识到,首先必须要立即改变的,就是要真正静下心来去阅读书籍,不光自己要读,也要带动学生一起读;读的同时还要坚持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要和孩子一起共读,这样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我要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使新教育倡导的行动落到实处,让我的学生也能沐浴着新教育的春风,茁壮成长!于是,我开始和学生一起读,要求学生读的书我自己也读,读完还要一起分享交流读后感受。每周一次的读书交流会是孩子们最期盼的精神聚餐,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维的一次次碰撞常常会产生一些令人惊喜的火花,就这样坚持了两年,我发现所带班级的很多学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爱上了阅读,不再害怕写作文了!他们变得乐于交流善于表达了!同样是额外的奖赏,我所带班级在小升初考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结经验时我发现,与带往届学生所不同的是,我和他们一起读了很多的书籍。我们读了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童书和经典:《爱的教育》《夏洛的网》《狼王梦》《草房子》《上下五千年》《时代广场的蟋蟀》《鲁滨逊漂流记》《城南旧事》《小王子》《海底两万里》等等。在与他们一起读童书读经典的同时,我还读了许多教育教学类书籍,印象最深的有《致教师》《教育就是唤醒》《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爱上了阅读以前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诗歌,读泰戈尔,读金波,读金子美铃,读郭沫若……在书中,见天、见地、见众生,也见自己。在不断的阅读中,我发现自己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当然都是可喜的好的变化,书籍,就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真的也在成长!这些,都是因为遇见了新教育!
扪心自问,与新教育结缘以来,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也确实从中受益匪浅。2015年9月,我在汉滨区培新小学轮岗一年,当时,培新小学已经是汉滨区的新教育示范校。通过一年的磨练,我不知不觉地由被动变主动,从旁观者变为践行者,我很自然地融入了这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中!从晨诵午读到暮省,从亲子共读共写,从缔造完美教室到班级风采展示,从家校合作共育到聆听窗外声音……每一个行动都让我看到学生的成长拔节,也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成熟蜕变。
新教育提出: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只有通过亲子共读,父母才能够向孩子传递那些最重要的语言密码,和孩子们心灵相通,使父母与孩子真正成为一家人,而不仅仅是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的陌生人。2018 年3月,汉滨区萤火虫亲子共读预备工作站正式启动。萤火虫亲子共读项目是新父母研究所发起的一个公益项目,是针对父母开展的新教育公益项目,旨在推动亲子共读、进行家校共育。我有幸成为鼓楼小学分站的负责人,和分站其他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力推进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亲子共读共写活动,通过辐射影响,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和写作,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其实,不知不觉中,我不光在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也在改变着学生和家长的行走方式。我真切感受到了“教育就是唤醒”,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几年来,学生家长在我的带动和熏陶下,越来越重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尽力参与学校和班级举行的各种共读共写活动。家长们将自己陪伴孩子阅读的经历写下来,常常在我校的微信平台和校报发表。这一切,正是我所期待的,因为,“家校携手教育不愁”!2019年4月,我第二次到海门,就像是故地重游的感觉一样,每一遍游历,总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它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如果说第一次是遇见,是结缘;那么这次,就是重逢,是相知。“新教育”早已悄无声息地融入我的职业生涯,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新教育研究院精心策划,为几位成长迅速的新教育种子教师搭建平台,让他们通过课堂展示、微视频、生命叙事等形式,为我们诠释了自己破茧成蝶的心路历程。纵观这些新教育种子教师的快速成长,不难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走什么所谓的捷径,他们就是紧紧握住了新教育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 “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在我看来,这“吉祥三宝”的精髓就是共读共写共成长!因此,我下决心一定要紧紧握住这几大法宝,坚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2020年,一场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生事物。线上教学,云端学习这些时代的产物倒逼学校和教师不得不重视网络学习,教师不光要做好线上教学,还要利用宅家的日子抓紧充电。2020年3月,新教育种子计划首席专家郭明晓老师率领种子名师团队在云端举办了《飓风的新教育教室》专场讲座,进行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部分经验分享,我每场不落,全部听完。听后也是感慨颇多,想法颇多。恰逢“新孩子喜阅说写教室”正式对外招募“新教育完美教室”之语文教师版块——新孩子喜阅说写教室,学校安排我报名参加,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之所以有信心报名参加,是因为我自认为很符合本次招募教师的条件,而且,“喜阅说写”和我算是故友了。初次接触童喜喜老师的喜阅说写应该是在2018年了,当时只是大致了解,知道这是一种为了“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用快乐说写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并且自己还在当时所带的六年级学生当中尝试做过一段时间,后来学生要应对毕业考试就没有继续,很多孩子通过对着手机说然后转换成文字就轻松写出一篇习作。“提供整套读写方案,协助一线语文教师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所以,我欣然应允,志愿参加招募,准备打造属于自己的“新孩子喜阅说写教室”,希望能够幸运地入选!
从教20余年,一直坚守在“小学语文教学”这片阵地上,一路走来,有艰辛有欣慰,有失落有幸福,累并快乐着。相信,如能加入此行动,定会让自己今后的教学更加事半功倍,期待佳音!
附:
我的教室简介
我来自陕西省安康是汉滨区鼓楼小学,98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从教20余年,期间出去几次支教和轮岗,一直在我校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加入新教育试验区以来,我校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不断更新理念,大力推进新教育倡导的十大行动,师生均受益匪浅。
目前我所带的班级五年级二班,共有学生64人。很多都是进城务工子女,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但大部分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按照新教育十大行动的要求,我们有自己的班级文化,从班级名称到班级愿景都是师生共同制定完成的。可以说,从硬件设施来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也算基本达标了。
但朱永新教授曾经在《缔造完美教室,书写生命传奇》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所谓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由此可见,我们目前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并丰富班级的课程文化,让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识,有个性,能审美,在各方面训练有素又和谐发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丰盈着、成长着。
我所做的的就是要大力倡导共读共写共成长。每学期,我们都要制定读书计划,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图书角、教室里的书吧校外公益的图书馆,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畅游书海。读后交流也很重要,我们班有阅读记录单,每周都会要求孩子在周末完成一张记录单,几下自己所读书籍的精美词句和自己的感悟;每隔两周,我们会在班级举行读书交流会,孩子们畅所欲言,交流自己阅读整本书的体会;每学期,我们会评选出读书达人进行奖励。除了共读一本书,我们还进行图书漂流活动,孩子们交换图书阅读,并在书的扉页留下读者的签名。我鼓励孩子们多读多练笔,每一次习作讲评后只要有优秀作文,我会让他们打印电子版,帮他们修改并在学习微信平台或网站发表,让孩子尝到写作的快乐。
而我自己,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在引导孩子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教育生活用叙事或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学校微信平台上、校园小报上时时会有我的拙文;更值得一提的是我还激励家长们加入到共写教育生活的队伍中来,他们将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悟、和孩子共读书籍后的体会写下来,纷纷在校内公开发表。这一切,在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啊!每每看到家长们在朋友圈自豪地转发他们自己书写的教育随笔和读后感时,我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因为我在看到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了家长的成长!
共读共写共成长,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只要坚持共读共写,就可以共成长!身在其中,我们不仅能听到每一个孩子生命拔节的声音,还有他们的父母,还有我们教师自己!审视来时路,虽有收获,却也汗颜。与新教育种子教师相比,自己还仅仅只是起步而已。但我坚信,在种子教师、榜样教师的引领下,我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用心去擦亮每一个日子,向着明亮那方,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