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个头真难
一件新生事物,欲在衰老的国度立足,十分困难,更别说还要发展。即便如今,连刚入学的幼儿园孩童都会说:我们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云云。
事实上,幼儿园孩童无辜躺枪。他们所表达的自信和自豪,正是并非生而知之的孔孟之道在古老国度中积习成俗的普遍现象。
教育精髓若此,所有人从识字时起,就在无数个历史悠久的老例中一直寻规、修补、循环,而绝不敢于主动放手求新;除非被逼上绝途,才想起要回头。
由此可见,在文明古国搞变革之艰难。故而在此奉劝诸君:还请少骂150年前的奕訢、慈禧、曾国藩、李鸿章之流;如果是已经拥有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地位的所谓人上人,你愿意主动接受新概念、搞改革么?
答案能够确定:对照如今养藏獒、晒貂皮、怀抱哈儿巴的成功人士;看看他们的言论和姿势,你或许就能体会到奕訢、慈禧、曾国藩、李鸿章的不凡,似也并不乏韦广郑的风度。
闲言少叙。与洋务派对立的清廷顽固派,他们有自己截然不同的观点;不但认为中国不贫弱、不落后,并且还宣称:大清统治,法度纪纲灿然大备,岂特远过宋元与明,直将驾汉唐而上之。
这是江淮盐运使方溶颐反对开展洋务救国的折奏;方大人的牛皮,简直要吹到银河系之外的宇宙空间里去。清廷变革或不变革,发展或不发展;既便饿殍遍野,反正绝不至于让盐运使方大人吃没盐的淡菜。
可见,当时顽固派的观点与言论,已到愚不可及的地步。他们对世界格局和国情时势浑然不知。幸亏还不懂宇宙结构,不然会弄个余周珍礼出来也未可知。
二、两派争锋:天文算学馆
洋务运动时期,两派争论一直未停。最激烈的一次,是关于设立天文算学馆的争论。奕訢等人的思想和意识,还算开明进步。
奕訢主持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的宗旨,就是想把它做为引进、研究西方科学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一个窗口。
不料,奕訢等人的主张,得到顽固派极力反对和阻挠;说什么:科甲正途,是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何必习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枪炮之理?
并且,顽固派还上奏道:立国之道,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云云。
现在看来,所谓天文算学馆,就是如今学院的理工科班。奕訢们有什么错?这是划时代的文化革新与学术进步。其伟大意义,并不亚于后来的民元革命与五四运动。更可见,当时的顽固派,简直到了愚昧无知、不可理喻的境地。
对此,洋务派给予强烈的反击和批驳。虽然取得名义上的胜利,但到天文算学馆报名应试的学子,却寥寥无几。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社会恶习厚重难改;慈禧太后又在两派之间大玩政治手腕、施行平衡之术;故而,使洋务派对新颖思想的推广,十分艰难。李鸿章因此曾一再感叹。
李鸿章和他的老师曾国藩,虽然一生极力推崇宋明理学,但他们并不是墨守成规、盲目乐观的腐朽老顽固;两人颇具忧患意识。他们虽以国学的教条修身养性、处世低调,但处事却十分积极、拼搏、奋进;颇具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的风格。
洋务运动初期,曾国藩逝世。但他的操行言论,对洋务派领袖包括皇家权要人物在内的一些主要人物,都有着深厚、深刻的感染与影响。
因此可以说:为晚清政局和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一时辉煌的洋务运动,正是道家思想光辉中积极有益一面的发扬与展现。下面的论述将逐步溯源求本,追索洋务派思想诞生的文化渊源。
三、艰难实践,艰苦创业
洋务运动初期,洋务派的实践思想概而论之就是:发展新式的近代军事工业,实现他们的强国之梦。
奕訢在奏折中说: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自强方能外强;观今日之世界局势,自强之要在于强兵,强兵须先利器云云。
李鸿章在奏折里也说:
自强之道,莫如习外国利器;习外国利器,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云云。
所谓制器之器,就是先进的机器设备。他继续强调:欲觅制器之器,更须建立教授技艺的机构,培养自己的制器之人。
李鸿章对科技的认识,比奕訢更为深刻:科技着重在于培养技术人才,在于研制先进的制造利器的机器设备。
而其之所谓制器之器,亦并非独指制造枪炮的军事设备,而还包含有开发、制造民用产品和民用商品的机械设备。
奕訢和李鸿章等人的见解和方针,相对大清当时国情而言十分客观,也是当下必须解决的要务。他们的思想,为洋务派初期的强国政策定下基调。
1861年,以曾国藩倡办的安庆内军械所为开端,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此掀起展开。
除此之外,洋务派巨头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有如下几个:
其一,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也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沪局。沪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主要制造枪炮弹药等军火。供应南北洋各军队。
其二,李鸿章在南京创办的金陵机器局,也称江宁机器局;简称宁局。宁局主要制造大炮、子弹及火药;主要供应李鸿章的淮系各军队。李鸿章上调直隶总督之后,宁局由湘系接管。
其三,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简称闽局。闽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船舶修造厂。主要生产、制造、维修民用船只和军用舰船。
其四,在奕訢的支持下,崇厚在天津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又称天津军火机器局;简称津局。崇厚是清廷专管通商的大臣。津局后来由李鸿章接管,主要生产子弹火药,是北方最大的兵工厂。
其五、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亦即近代著名的汉阳兵工厂。该厂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由洋务派新秀张之洞与德国军火商共同创建,设备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经营自给自主。主要生产枪炮弹药。
中国近代军队,主要依靠装备汉阳造,完成了国内各个时期的军事使命。
唐都浪子《近代国学大厦的坍塌》之: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