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认同自己,接纳自己的过程,这样的说法虽然人人都懂,但其实并不容易理解,太抽象了,毫无画面感。
其实,这与方向感有点类似,方向感特别好的人,就算到达某一个陌生的地点,根据周围的建筑物,山水,草木的大致位置,就可以大致识别出东南西北,而如果把他的双眼蒙上,就算他再厉害,他的方向感也是模糊的,因为他的眼前一片漆黑。
换句话说,方向感其实是判断外界的事物与我们自身相对位置关系的一种本能。没有外界的存在,我们自身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我们无法参照和对比。
类似的,我们不断地探索世间的新奇,体验与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重遇自己。也许每个人都想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路,但是最终我们都需要走回自己的内心。
所以,行走是向内的沟通。
旅行
常听人说:“身体和心,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种文艺的表达总让人憧憬和向往着远方的田野。而这种美好也只有亲身实践了之后,才能体会地更加深刻。陌生的地域,陌生的语言,陌生的风俗习惯,会不断颠覆和刷新我们对事物与自己的认知:交通出了问题,我们要及时修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有了语言障碍,我们得想方设法与对方建立某种连接,达成共识,以获取需要的帮助,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我们延伸了对生活的理解,也一起体验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风土人情,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边界,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终于清晰地意识到了自身的渺小。
阅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隔着时间与空间的巨大沟壑,我们无法也不可能全部实现,更何况我们所拥有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但这一切缺憾,我们均可以找到一种方式予以弥补,那便是阅读。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穿越空间的阻隔,在书香中感受名山大川的雄伟壮阔,倾听海河湖泊中的汹涌与潺潺,欣赏异国他乡的庄严与肃穆,以更宽阔的视角看待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感受文革,感受二战,感受911的不幸,也感受纳税德国的残忍,感受劳苦大众的内心世界,也感受身居高位者的身不由己,从中更客观地定位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反思我们自身的焦虑与苦楚,在书中静静徜徉,让内心归于平静,让感受自然流淌。
写作
喜欢那种思绪与笔尖翩翩起舞的感觉,此为与自己最好的沟通方式。这是个咨询爆炸的时代,过剩的信息填满了我们的大脑,常常使我们患得患失,写作可以有效地缓解我们的焦虑,让我们冷静地消化,吸收,分析,总结,对自己静静的发问,审视,反思,释怀,放下。在笔下坚定地行走,写下一个个不同的自己,一步步走回内心,做回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