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为什么有些人高效高产,有些人一天忙到晚累得喘不过气来,却收效甚微?
今天剽悍解析了《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这本书也许可以解惑。
这本书的整体结构为总——分——总,思路非常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
如何拥有每天的高效的两小时?
作者提出:想要真正实现高产最好的方法可能是抛弃“效率”这个念头,转而选择创造条件,让自己在每天当中都能拥有极为高效的两小时。
“想要实现高效,关键在于按照我们的生理状况来工作。”
如何实现每日的高效两小时,作者提了五个策略,今天的晨读主要讲解了三个:
策略一:意识到你的抉择点。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忙完一件事之后,紧接着开始忙另外一件事,但是并没有把每件事都做好,也没有有质量的完成当天的工作,然后特别郁闷,甚至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
这本书提到一个观点:“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处于自动模式下——我们的所思、所感、所为,都是按照无意识的常规程序进行的。所谓无意识,指的是思维或大脑并非有意识去做事。”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自动的完成这些常规程序,而不会有意识的去考虑或反思这么做到底有没有道理。
《纽约时报》记者查尔斯·杜西格在他的《习惯的力量》一书中告诉大家,普通人的行为所能达到的漫不经心程度,或许比我们能意识到的还要高很多。
要制造出“高效2小时”,首先就要学会意识到一天当中的几个特殊时刻,在这些时刻,你有机会有能力决定自己将如何度过接下来的时间。
完成一件事后,许多人为了不浪费时间并没有做抉择,就开始另外一件事情。但其实,做抉择,有可能滞销几秒或者几分钟,无意识的开始下一步工作可能会浪费几个小时的时间。
忽略抉择点,成为行动上的勤奋者,认知上的难度者,只会降低工作成效。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抉择点呢?
作者提到了三个诀窍:
01.珍惜每一个抉择点;
02.提前为抉择点做好相应计划;
03.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有意识的决定了它确实值得做。
作者提出,“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抉择点,关键在于动脑筋,好好反思一下,在这一刻,对我们而言究竟什么最为重要。”
也就是说,我们做的抉择要围绕当天最重要的事情而展开。
策略二:管理心理能量。
“从策略上讲,为了创造出“高效两小时”,最好优先选择那些值得用上你的最佳大脑能量的工作,而把其他麻烦的待办事项先放到一边。”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的设置条件,让正确的大脑能量在正确时间产生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作出太多抉择,会产生心理疲惫,从而降低我们做出最佳表现的能力。
除了做出太多选择外,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表现。
不同的情绪会导致不同的表现,所以要想在正确的时刻状态大好,就要拒绝那些可能妨碍你的状态的任务。
知道如何预计自己将会产生何种情绪,就能为我们制造高效2小时增添更多胜算。
对于如何管理心理能量,作者主要讲了以下三点:
01.降低心理疲惫感;
可以做下面这四件事来降低心理疲惫感:
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最终的工作,不要让大姥娘一开始就被几百个小决定消耗殆尽;
考虑一下今天说的待办事项,把它们分类为“重要的”“创造性的”和“其他”;
试试在下午划上一个小时阅读并回复你的电子邮件;
在你第二天有重要活动时,头天晚上就提前做一些决定,不要把它们留到第二天,浪费你的心理能量。
02.预料到一些任务会引发的情绪;
如果你知道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那就能根据这些情绪来安排你的高效2小时。
03.学会策略性无能。
果断放弃一些事,以保证自己在最重要时刻拥有良好的状态。
策略三:不要与分心做无意义的缠斗。
自己分心走神时,别太过自责和内疚,要知道大脑天生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人脑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着的神经元网络组成,大脑的构造决定了它会不断在不同的注意点之间迅速切换,所以别再总是强迫自己专注于工作了,给自己一个喘气的机会。
走神并不是什么缺陷,反而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和做长远规划。
那么,如何进行有价值走神呢?
01.主动让自己走神。
专注于某个问题,一段时间之后转换到另一个从认知角度上来讲难度适中的任务。
02.觉察注意力。
“觉察注意力”就是放任我们的思绪去他们想去的地方,在爵士,当我们的思绪飘走了之后,在温和的把他们带回。我们在眼下所进行的事情上。
最后来总结一下,今天的晨读主要讲解了三个策略,告诉我们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对高效工作更有信心了,可以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思考:要从何时开始去做些什么来实现你的高效两小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