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活在争吵环境中,似乎在记事起就开始学会看眼色行事,关门声重一点、说话声大一点、表情稍微转变一下、可能无意识的忽视.......... 这些细节都会让我的瞬间神经紧绷,进入疯狂自我反省模式,会反复回忆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深度自我剖析,放大每个细节,无中生有、无错生错,一次次的自我反省变得更加小心翼翼,逐渐把自己框在一个框架中,在这个框架中谨小慎微,生怕超出边界。这种敏感、小心翼翼伴随着我至今为止的大多数时刻,对我的性格塑造也形成了很大的印象,甚至影响到后来与异性的交往
过往的争吵画面深深扎根在脑海当中,致使每当一段关系相处中有一点矛盾冲突的苗头都会下意识的去反省、躲避、甚至是主动道歉,无所谓对错,只是害怕面对争吵,这种非良性状态直接带到异性亲密关系相处中,习惯性的反省、示错使那段关系逐渐失衡,导致另外一方习惯接受道歉而拒绝或者下意识屏蔽反省自身以及对矛盾根源、解决的思考,长此以往怨怼不断积累,自我情感过度损耗,造成对恋爱的抗拒、恐惧以及不信任
这种性格的养成归根结底在于童年的原生家庭环境,但现在与家人谈论起来这些他们会觉得很多一部分还是在于我自身太过脆弱,容易被这些东西影响,在他们看来很多人在童年时都曾处在过相似的情境之下,但也并没有影响他们后来成长为自信、坚强、洒脱的大人,而对我而言伤害性最大的不是已不是那些争吵,而是他们无所谓反之的态度,正是这些所谓的论调使我很难冲这样的情绪困境中逃脱。
幸运的是,正是这种敏感的性格使我习惯长期独处、喜欢上阅读,与书中的主角共情,学会自我调解,不断自我和解,找到一种舒服、自洽的方式面对那些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矛盾争吵,而不是一味的自我委屈的反省,逐渐找到自我
但我也深知,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如果很难不敏感,那就先从自私一点开始,自私的多一点关注自身的舒适度,适当的将自己置于首位
别被敏感裹挟在过度自我反省框架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责人容易责己难 原创 2017-03-06 曲海峰 米叔的米故事 文:曲海峰 · 长春工大人文学院 图:Inter...
- 01# 冲动是魔鬼:两位妈妈的“护娃”之战 (故事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某商场的肯德基店里,几个孩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