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又一代人童年记忆里的“年”都有以下几个元素:春联+饺子/年糕+鞭炮+红包。然而“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传统今年却迎来剧终,处处沉沉死寂使得本就淡薄的年味更加的寡淡无味。
想来可笑,春节似乎一直就是个软柿子,命运多舛,哪儿出问题了,都要把它捏巴几下。前些年有城管部门为了城市形象,不让张贴春联;现在又有环保部门为了治霾,不让燃放鞭炮;更有甚者,不让老百姓蒸馒头、炸丸子,封堵人家锅灶!
如此滑稽的事情,如果不是亲耳所闻,真觉得是有人杜撰的。但就是这样天方夜谭似的事情就真真实实地发生在华夏大地上了!心里的青青草原上一群神兽不由得奔腾而过。
治污应该重拳出击,可这重拳似乎总是打偏:又是禁止焚烧秸秆,又是禁放烟花爆竹,似乎所有污染的根源都是老百姓造成的。但刀耕火种几千年,鞭炮烟花也燃放了几千年,依然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怎么现在突然就把你们的天给污染了呢?看着窗外仙境般的景象,难不成是哪家财主在日日焚烧,天天过年?
做任何事情不要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作为平民百姓的我,尚且知道污染的根源到底在哪儿,难道主管部门就不知道吗?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可怕,无能者可以无为,可怕的是乱为。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有些时候本身它们就是相悖或者此消彼长的存在。如何权衡利弊,在其中找到平衡点,这才是真正考验肉食者智慧的时刻。
但明显有些人智商不够,乱搞来凑,异想天开地来个一刀切。结果好端端的年,就这么被捏个稀巴烂,老百姓被抓的抓,罚的罚,各位干警同志干得热火朝天,搞得平头百姓一脸懵逼,手足无措。
年味越来越淡,问题根源不在于百姓。路走歪了,多数情况下都是带路人给带沟里了。遥想多年前,某宇宙大国与我国为了传统节日“端午”申遗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被束之高阁许久的端午节也算因祸得福,总算被官方重视了一把。那春节呢?作为百节之首的春节难道也非要到那种地步才能引起重视吗?一面对外宣扬着上下五千年文明,一面却又在别出心裁地“移风易俗”,抛弃传统,这样真的好吗?我们天天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真的又剩下多少呢?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传统是需要继承的,不要让传统进入“博物馆”,要让传统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才是继承和发扬的唯一途径。
弘扬传统文化人人有责,当政者更需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年味的渐渐淡薄正是“文化濒危”的表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亡羊补牢,不要等到子孙后代追问什么是年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最后再多说一句:年可以不让过,但请别把污染的锅让年背,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