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过年最喜欢走亲访友,现在去亲戚家总要被催婚。以前每年过年都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现在的春晚越来越没意思了。以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邻居之间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现在人们都去城里住楼,村里的人越来越少。
人们变得不像过去那样单纯了,现在做什么都要向钱看了,就连感情都用钱来衡量了,一到过年就要想着“送礼”“请客”“利”“权”如此之重,匆匆忙忙的快节奏生活,短短的7天假期,如何够用?年的来去匆匆,根本忙不过来,如何能仔细品味年的气息。
一年里每一天的吃穿用度都如此相同,不像以前物资那么匮乏,现在物质生活的提高也消减了年的与众不同。新时代新潮流,当传统被慢慢的隐去的时候,传统的年又如何不被淡化呢?
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在逐渐淡化,过年似乎已经很难唤起我们曾有的激情了,我总感到现在过年没有过去热闹了,传统的东西少了,许多旧时的风俗也被人们遗忘了。
现在的年越来越沦陷为一个简单的节日,就像十五与初一的月光,虽然还是那个月亮,却和十五的月光有着明显的不同。十五的月,湿润丰满,月光照着安安静静地一个个小小的村庄这样的月色美丽极了。
年没有年味,一年比一年无聊,时间会冲淡一切,我想时间长了,我们的后人真的连年是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什么是年呢?年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什么比它更重要,几千年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临近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大量的购买年货,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紧接着挂红灯笼,贴春联,贴年画,接下来就准备过除夕,守岁,拜年。
鞭炮声绝对是儿时最动听的声音。只要村里谁家鞭炮声一响,全村的小孩子都会跑过去。现在的我们,在新年的鞭炮声中,很淡定的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觉得没有童年的年味幸福快乐,或许我们真的老了。多想回到从前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候依偎在父母的身边做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儿时的年味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3亿农民工中,其中1.3亿离开本乡镇千里迢迢到外打工,此外还有大量游学在外的学子,大量在外求职的游子,每年春节在神州大地上浩浩荡荡地来回奔波。他们的春节假期,法定只有七天,其中还有两三天时间耗在路上。真正属于他们休息,娱乐探亲访友的时间屈指可数。可是年年春运一票难求,他们还是削尖了脑袋也要回家过年。不就是本着过年一家团圆,和和美美地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吗!
事实上年还是那个年,但年味消失了。不是时代变了。而是我们长大了,年味变淡了,长大的我们也变了,变得心事重重,也变得不再那么容易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