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5】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就是说孔子闲居在家,形体舒展自如,脸上愉悦快乐。
孔子在世人的心目中,简直就是神话般存在。我们现今所看到的孔子像,无论是画像还是雕塑,孔子要么像巨人一样矗立者,要么就是弯腰揖手-副圣人模样。如此一来,好似夫子无时无刻都在忧国忧民,整日都是一副非常严肃的面孔。
其实,真实的孔子并非如此,生活中的孔子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率性自然、仪态温和,情感极为丰富。特别是在闲居在家的时候,他还是比较放松的。
孔子其实就是一个邻家老者,有着些许的悠闲和安详,完全展现出生活中最自然的一面。关于这一点,南怀瑾先生有过精彩的点评,他说:“孔子 所乐的是人生的平淡,知足无忧;愁的不是为己,而是天下苍生。”孔子虽然被尊为“至圣”,但他也是一个非常真实、可亲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圣人就应该正襟危坐。这话也许不错,但那是分场合的,在办公的时候,他会这么做的,可是闲居在家时,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因为圣人也是人,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在工作之余他也需要放松一下,才能有精力投人到新的工作中去。不过,孔子即便是在家中放松,放松的只是身体和心情,但对自己的道德学问并未放松。看到英国前首相卡梅伦骑车带娃逛街买东西的画面,怎么能不佩服呢?
人生苦短,大家也不必总是自寻烦恼。在心情烦闷的时候,大可适当地放松一下,调整下心情也未尝是件坏事。一个人有烦恼是件正常的事情,没有烦恼才是不正常的,有些时候适度地放松-一下,可以快速地将自己的心情调整回来,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
另外,每个人都有着社会和个人这两种属性。一个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他与别人交往时应当谨言慎行,严格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注意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影响。而个人的属性则决定着人完全可以放松和自由,当我们和家人相处或独处时,就不必去理会礼仪上的条条框框,完全可以自在安闲地随意生活,寻求一种身心的放松和解脱。
对于那些终日奔走忙碌的人而言,若是能在人海浮沉的同时,偶尔抽些空闲散散心,也不失为-件美事。这正如唐朝诗人李涉在诗中所说的那样,“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适当地放松一下,不仅可以让自己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还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调适,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在工作生活里,往往会去攀比或者苛求他人,烦恼多来于此。鸡会下蛋,也会拉鸡屎,聪明的人吃鸡蛋,鸡屎做花肥,愚蠢的人整天把鸡蛋放坏,却只闻到鸡屎的味道。放松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