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九川录【7】
【原文】
先生曰:“这些子看得透彻,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前便明。合得的便是,合不得的便非,如佛家说‘心印’①相似,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先生曰:“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②。”
崇一曰:“先生‘致知’之旨,发尽精蕴,看来这里再去不得。”
先生曰:“何言之易也!再用功半年看如何?又用功一年看如何?功夫愈久,愈觉不同,此难口说。”
[注释]
① 心印:佛教禅宗语。谓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理学指对圣人学说在心性上的领会。
②“灵丹”句:语出《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这里指效验的方法。
[译文]
先生说:“把这些(致良知)道理看得透彻了,随他千言万语、是非诚伪,到跟前就自然明白,合得上的就是对,合不上的就是错。就像佛家说的‘心印’一样,真是个试金石、指南针。”
欧阳崇一说:“先生把致良知的宗旨阐发得淋漓尽致,看来想在这个问题上再进一步是不可能了。”
先生说:“怎能随便这么说?再下半年的功夫,看看会怎样?再下一年的功夫,看看又会怎样?下功夫的时间越长,感觉就越不同。这些体验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
[解读]
这段意思承接上节,依然是对“致知”涵义的阐发,阳明先生不但提出了每个人皆可为圣人的可能性,而且提出了成为圣人的方法途径,那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批评欧阳崇一说,“致良知” 这三个字看似简单,但是“何言之易也?”没有成年累月脚踏实地的实践功夫,是没有办法理解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的。我们曾经获得的认识,不管自以为多么深刻、通透,都只代表自己此时此刻的认识水平,不代表明天不会变化,也许过了三年,“又通透了!”那就是前面还没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