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5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分享1159天

读《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感悟:

第四章精神分析疗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维也纳,1939年在伦敦去世。当出现了诸多身心障碍,还伴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其他的恐惧症,他开始艰难的分析,通过对于梦境含义的探索,他对人格发展动力有了深刻的理解。

引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体系是一种人格发展模型,又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关系模型。

关注无意识的过程、移情和反移情的作用,自我防御的存在,内心冲突和早年生活经验的重要性。

核心概念

人心观。

弗洛伊德对人性基本上坚持决定论的观点。

我们的行为由非理性力量、无意识动机以及生物和本能驱力所决定,而这些都是在我们出生头六年的关键性心理发展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

力比多指代性能量,包括生本能的能量。

弗洛伊德把所有令人愉快的行为放入生本能的概念中,他认为我们生活的大部分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回避痛苦。

死本能诠释和攻击驱力。有时人们通过行为去实现无意识想死、想伤害他人或自己的愿望。

性驱力和攻击力都是决定一个人做出何种行为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和超我:一个人的人格功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三个独立的部分来运作的。本我是所有未被驯服的驱力或冲动,就像是人格的生物成分。自我:试图在本我和由本我冲动所构成的现实危险之中进行组织和调解。保护我们不受自身冲动所导致的危险伤害的一种方法,就是建立超我,这是内化了的社会成分,它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父母期待的想象。因为接受这些想象的期待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不受自身冲动的影响。精神分析的口号已经从“使无意识意识化,转为本我所在,自我即至。”

人格的动力由心理能量分配给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方式组成。

本我是心理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本能产生之所在,遵循快乐原则,其目的是缓解紧张,回避痛苦和获得快乐。本我是不考虑逻辑和没有道德的。

自我和外界的真实世界接触,它是管理、控制和调节人格的执行者,遵循现实原则,进行现实且合理的思考,制定满足需要的行动计划。自我是智慧和理性产生之所在,制约和控制本我的盲目冲动。本我只知道主观现实,而自我则对心理意象和外部世界的事物进行区分。

超我是人格的司法部门,超我代表理想而非现实,他追寻的不是快乐而是完美。超我代表了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超我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说服自我用道德目标代替现实目标,并努力追求完美。

奖励是自豪和自爱的感觉,惩罚是内疾和自卑的感觉。

意识与无意识,无意识不能直接被研究,却可以通过行为推断出来:梦,它是无意识需要、欲望和冲突的象征性代表;口误和遗忘;催眠后的暗示;来自自由联想的材料;经投射机制产生的材料;精神症状的象征性内容。

无意识里存储了所有的经验、记忆和被压抑的材料。

人的大部分心理功能都处于意识之外。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就是使无意识动机意识化。无意识过程是所有精神症状和行为的根源。

治愈的基础在于揭示症状的含义、行为的原因和扰乱健康功能的被压抑的内容。

焦虑

焦虑是被压抑的感觉,记忆,欲望和经验出现在意识层面时产生的恐惧感。

现实性焦虑是对外部世界的威胁的恐惧,焦虑水平与现实威胁的程度成正比。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是由一个人内部的“权力平衡”受到威胁而引发的。神经症性焦虑是对本能失去控制后导致一个人可能会做出让他受到惩罚的是恐惧。道德性焦虑是对自己良心的恐惧。

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帮助个体应对焦虑,防止自我被压垮。他们不是否认就是扭曲现实。他们在无意识层面进行运作。

压抑:把危险和痛苦的想法和感觉排除在意识之外。

否认:对于现实中有危险的一面视而不见。他是在创伤情景下扭曲个体的想法,感受和感知的一种方式。否认和压抑很类似,但它通常在前意识和意识水平运作。

反向形成:面对危险时积极的表达相反的冲动。

投射:把不被自己接受的欲望和冲动归咎于他人。

置换:当最初的物体或人不可接近时,把能量转向另一物体或人。踢猫效应。

合理化:通过创造出一个好的解释来安抚受伤的自我。找理由说服。

升华:将性或攻击性能量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正向强化。

退行:退回到需求较少的发展早期。

内摄:接受并吞噬他人的价值观和标准。

认同:认同成功的事业、组织或个人,希望被看作是有价值的。提升自尊、自信。

补偿:掩盖感知到的弱点或发展某些积极的特性来弥补局限性。

人格发展,

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性心理发展阶段指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从婴儿期开始。

口欲期形成亲密关系感到恐惧并存在抵制中的问题。肛欲期这个阶段处理的是无意识和表达愤怒,这将导致一个人否认自己作为个体的力量并缺乏自主性。性器期这个阶段处理的是不能完全接受自己的性行为和性感觉,以及难以接受自己是男人或女人。

爱和信任、处理负性情绪,以及积极地接受,都建立在生命的头六年。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观点,

心理社会阶段指的是埃里克森理论中基本的心理和社会任务,个体需要从婴儿到老年的各个不同阶段去完成这些任务。

危机我们要么解决冲突,要么无法完成发展任务。

经典精神分析以本我心理学为基础,认为本能和心理冲突是塑造人格发展的基本因素。

当代精神分析倾向于自我心理学的为基础。他并不否认心理冲突的作用,但强调自我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控制和能力。

将性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结合起来,看待个体的发展是有益的。

生命的第一年:弗洛伊德口欲期,吮吸母亲的乳房可以满足对食物和快乐的需要。埃里克森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

1至3岁:弗洛伊德肛欲期这个阶段主要发展任务包括学习独立和接受个人权利,学习表达负面情绪,比如愤怒和攻击性。埃里克森童年早期,自主性与羞耻和怀疑。

3至6岁:费洛伊德性器期基本冲突集中在孩子对于异性父母产生的无意识乱伦欲望上,这些欲望由于其威胁性的而被压抑。男性生殖期称为俄根浦斯情结,指男孩将母亲作为恋爱对象;女性生殖期称为伊莱克特拉情结,指女孩子争取父亲的爱和认可。埃里克森学龄前期主动与内疚。基本任务是获得能力感和主动性。

6至12岁:弗洛伊德的潜伏期;埃里克森的学龄期,勤奋与自卑。

12到18岁:弗洛伊德青春期,生殖器期的源于冲突再度出现。埃里克森青春期,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

18至35岁:性器期的延续,成熟成年人的核心特征是爱与工作的自由。埃里克森成年早期,亲密于孤独,这个阶段发展任务是形成亲密关系。

35至60岁:埃里克森中年期创造与停滞,这个时期要调整自我以适应个人梦想和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

60岁以上埃里克森晚年期整合与绝望。

对心理咨询的启示

在治疗过程中,个体的核心需求、发展任务及在生命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挑战,为理解来访者的一些核心冲突提供模型。

心理社会理论特别重视那些会对个体后面的阶段产生重大影响的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因素,同时也承认后面发展阶段存在的重要危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