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抄自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非暴力沟通源自我对两个问题的强烈兴趣:一是我想更好的了解是什么导致了有些人的行为充满暴力和剥削;二是我想更好的了解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永葆善心。我认为,尽管有些人的行为充满暴力和剥削,善心仍然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流行数百年的理论总是告诉我们,暴力和剥削的存在是因为人类本性邪恶、自私自利、残暴不仁。但是,我见过许多人并非如此,恰恰相反,他们乐于为他人的幸福做贡献。因此,我想知道为什么有人乐于看到他人受苦受难,而有些人却恰好相反。
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在相似情景中为什么有些人以暴力回应、而有些人则以善心回应这一问题的理解,有三个因素十分关键。
我们所学会使用的语言
我们所学会的思考和的沟通方式
我们所学会的支配他人和自己的特定方法
因为这三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某些情境中是以暴力还是以善心回应,所以,我将这三种有助于促使我们愿意为自己和他人的福祉做贡献的因素——即语言的类型、思考的方式和沟通的形式,整合成了我称之为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今天读到这段话,引发了一些思考……
是什么原因让有人深受苦难,受到不公平待遇也能为他人着想,做出有利于他人的事情,而有人却一心只为自己,受到伤害会报复社会和他人。而有时有些人在某种情况下就会去伤害他人,却又在某些情况下充满怜悯之心!
是什么驱使这一切的发生?真的是马歇尔博士所说的这三点吗?
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但却也不完全赞同是仅仅这三个原因。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背负着什么样的使命而来,又如何离开?
破坏还是建设,是不是都是使命?建设是为了破坏,破坏也是为了再建设!
善和付出给予是人本性深处的向往与追求,破坏和恶是不是也是人的本性?这就回到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问题上!我更倾向于人本性善恶兼有,使命是为了传播爱而来还是为了传播恨而来,为了传播善而来还是为了传播恶而来?这从根本上和成就没关系, 和财富没关系,甚至和做了多少慈善事业也没有关系,甚至和血缘没有关系,因为即使作为父母儿女,依然传递着爱与恨,帮助与伤害,没有一种关系是只有一面的,只是我们很难看到隐蔽的暴力,这种隐蔽的暴力大都以思想限制,认知的障碍而存在,常常被受着深深接纳,即使认识到这些障碍,也很难去除!
大多数时候,这种爱和恨相互平衡制约,一旦哪一方占据主要地盘,就会更偏重与哪一方!我们追求爱与付出,追求光明与圆满,那么恨与黑暗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如这个宇宙是在永恒的变化中不变,永恒的不变中变化,那么恨与黑暗,破坏与暴力,是不是都是与爱与圆满相制衡?破坏与毁灭同时又是另一个宇宙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