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大概清明节是赋予最多含义的了,也只有清明节被国家定为法定节假日。
这是个全民缅怀先人的节日,又是个可以全家出门踏青,感受大自然的时节。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思,怀念先人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又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机盎然,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真是个有意思的节日。
今年有点特别,今年闰二月,网上传言,今年不宜在清明节当天扫墓祭祖。于是乎,大部分都提前组织活动了。
我老家的当地政府对殡葬管理的很好,几十年前就有公墓,先人仙逝,火葬后,骨灰直接进入公墓保存。清明节开放,供人祭拜。不像有些地方,还可以房前屋后,私自设立墓地,比较混乱,也有占用耕地之嫌。
老家祭祖,公墓只在清明节当天开放,后来人太多了,延长了一天。那两天,平时寂静的公墓,人声鼎沸,鞭炮喧天,烟熏火燎。很多在外地创业的,打工的,远嫁的,都纷纷回来了。于是,就有了各种寒暄问候,好久不见的儿时玩伴,小学同学,曾经邻居,大家大呼小叫的,哎呀,你也回来了,在✘✘✘地方还好吧,又发福了啊,记得下次回来提前通知,多点时间聊聊……。然后依依惜别。第二年清明节,可能再重演一次。
我对清明节祭祖还是很重视的,基本每年都会下乡,然后与家族里的家人一起去公墓祭奠一番,磕头、鞠躬、烧纸、放炮等,可惜今年没办法回了,最近一直在沈阳某地,离家一千多公里,而且不巧,没有假期。这么多年,记忆中,缺席清明祭祖的次数不会超过五次。希望在天堂的祖先们理解。
中华文化的传承载体,有两个形式起到重要作用,一是祭祀,二是婚嫁。这是本人的研究心得,没有论证论据,也没有在哪个理论研究文章中看到,只是自己的体会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