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的校园里弥漫着紧张而忙碌的氛围。老师们穿梭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为孩子们的学业保驾护航。然而,这段时期对我而言,不仅是知识的梳理与巩固,更是一场耐心与智慧的考验。
曾经看到这么一段话颇有共鸣: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就像泼水,有的学生拿盆接,有的学生拿碗接,有的学生不接,还有的学生不仅不接,他要撑着伞挡着,他还要给旁边的同学撑伞。今天我要讲的故事主角小熠同学,他就是其中一位为他人撑伞的孩子。
复习课上,我布置练习作业,他却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与手工世界里;我讲解练习,他总是找旁边同学聊天玩耍。我一次次地提醒、批评,可他只能短暂收敛,不出5分钟便故态复萌。有一次模拟考试,他一整节课一个字都不写,下课铃一响,他第一个溜出教室。我费尽力气将他拽回座位,他却像头倔强的驴,死活不肯动笔,眼里充满了反抗到底的决心。我生气极了,就将他副模样拍照发给他的爸爸,因为他怕他爸爸,我想借助家长的力量让他有所转变。可是,他爸爸的回复是老师你打他两巴掌让他清醒清醒,过了一会儿又发来这样一段话。
如果他爸爸都放弃了,那这孩子就彻底废了。
小熠从一年级入学起就非常与众不同,上课完全坐不住,甚至还会离开座位,在地上打滚或找其他小朋友玩,有时还会偷偷溜出教室。你骂他凶他,把他拉到教室前面站,他却还能嬉皮笑脸。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能会怀疑孩子智力有问题,但课后与他交流时,他又表现得十分正常。后来得知,他在幼儿园时就让老师头疼不已,完全没法管教。
在班主任许老师和我多次向家长反映小熠上课影响其他同学后,家长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患有ADHD,俗称多动症。而且他的状态较为严重,需要药物控制。服药后,小熠上课能安静地坐着,状态好的时候还能正常听课、回答问题,这让我们欣喜不已。就这样,在勉强可控的状态下,我们度过了一年级。
然而,这个学期开始,或许是停药的缘故,小熠上课的状态又开始变差,我们不得不再次与他斗智斗勇。好在他爸爸比较负责任,对他的学习也很上心,学校里没完成的任务,回家后都会辅导他完成。可临近期末,他的抵抗情绪愈发强烈,练习一个字不写,有一天一大早竟然站在教室门口不肯进来。后来,我与小熠聊天中得知,他最近压力很大,一个是期末的任务太多,另一个是与家长的关系出了问题。这次,他爸爸说出要放弃他的话,我想这其中必有隐情。
经过与他爸爸的交谈,我了解到小熠妈妈对孩子较为放任,而爸爸要求严格,采用打压式教育。近期夫妻俩矛盾不断,经常吵架,将不良情绪带到孩子身上,这估计就是小熠彻底崩溃、破罐子破摔的原因。老师真是不容易啊,我不仅要教孩子,还要充当他们的家庭调解员。经过一番劝说,他爸爸表示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了解到这些后,我对小熠的抵抗情绪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接纳。不再与他硬碰硬,而是改用“怀柔政策”。因为之前看到过一篇关于ADHA多动症的文章,多动症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大脑前额叶的神经发育障碍,导致他们注意力无法集中、而且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在执行复杂指令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无助。而且抗压能力很差,在压力下只会选择逃避、摆烂或对立违抗。
所以不要跟他们较劲,要知道这是他脑子没长好。我开始在课堂上稍有发现他的进步,就大力表扬;课后常找他聊天,随时关注他的动态。课堂练习时,我给他特殊照顾,别人写一页,我让他先写两题,写完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再让他写两题,这样他的配合度果然提高不少。对于这种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孩子来说,不要要求他们一次性完成所有内容,而是将复杂的作业或任务分解成简单步骤,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从最初完全不写试卷,到后来主动拿着写好的试卷交给我,小熠的学习态度有了转变。虽然几天后他可能又会重蹈覆辙,需要我们不断重复引导,但是与一年级满地打滚的的状态相比,他已经进步很多了。想到这点我也就没有那么生气了。
往后,我与这些特殊孩子之间的故事还将继续上演,其间不乏曲折与挑战,但同样满是希望与曙光。我坚信,在老师、家长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不断地进步。而我们的教育之路,也将因这些孩子的蜕变与成长,愈发闪耀着意义与价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