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们五年级全体英语教师共同学习了《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本书,感触颇深,收获满满,现将我的读书感悟分享如下:
一、全局性理解
作者提到“对学习者的生活有意义的知识才有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尝试设想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中哪些对学生的生活有价值,让学生能够自信地、正确地、灵活地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我儿子幼儿园时期,有一次回家的路上跟我说:“妈妈,字母e,发‘呃’的音(拼音发音),英语发‘艾'的音。”我当时很惊讶,想必拼音老师不会教授英语,我也从来没有教过他要把字母、拼音和音标联系起来,但是他自己能够灵活地理解和进行对比,真是让老母亲我感到万分欣慰。
二、跨学科单元体系
教师可以在基础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合理的跨学科单元体系,比如中英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方式对比等等,这倒是为我今后的教学尝试提供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思路。
三、透镜
虽然以上提到很多创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我们仍然绕不开要面对的课业和考试,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学习在其今后的生活中可能没有价值的大量知识,那么我们如何来说服学生主动学习这些或许不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再次出现或发挥作用的知识呢?我认为,可以把这些知识当成一个透镜,透过某篇英语文章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看到它背后值得引发思考的社会问题或值得借鉴到生活中的小知识,也许是关于道德的,也许是关于教训的,这就要看一个人的综合知识储备量是否足以让他能够看透这个透镜了,这点因人而异。
四、真善美
作者提到教育应当围绕三大主题开:真、善、美。“真”即指有关世界的知识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与科学、数学、历史等学科有关。“善”即指价值观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社会研究、文学、科学中提取“善”与“恶”的相关主题。“美”则明确了审美体验和艺术创造在生活与学习中的核心地位,涉及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这让我重新审视了“真、善、美”这三个字,要知道上一次我使用这三个字还是二十年前一次下雨天,我最好的朋友为了不让我的鞋泡湿背着我蹚过一汪大水坑时候的事。如今在教育教学中使用这三个字倒真的令我耳目一新。
最后,借用书中的几段话作为结尾,也希望引发从业者们的思考。传统的大部分教材、教学计划、课程中的生活价值都很低,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普遍适用的终极课程,而是合理、适宜的选择。我们也要注意到,将思维技能教学融入到学习内容中是需要技巧的,有证据表明,许多学生并不会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这些技能,他们还需要学习有助于支持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外显概念和具体策略。我们必须解释这些概念和策略,将其运用于实践并定期调整,保持他们的生命力,使之成为学习者技能库中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为自己的个人生活、公民生活、职业生活做好准备,而这份教育的责任不仅仅是教育从业者的,更是一个父亲或者母亲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