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个被国人逐渐遗忘的传统节日,它就是——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因为和清明节距离较近,所以后世逐渐把这两个节日合并在一起度过,时至今日,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已被很多人淡忘。
作为曾经民间的第一大祭日,在寒食节这一天,有三种习俗,三种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 三种习俗 -
(1)吃冷食
寒食节,又被叫做:冷食节。
寒食节的由来跟春秋时期的忠臣义士介子推有关。
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数十年,重耳重回朝堂后,封赏了当时跟随他的人,但他因听信小人谗言,故意没有封赏介子推。
介子推索性辞官隐退,并且修书一封向重耳述说不甘。重耳看过书信后悔莫及,于是到绵山内寻找介子推,请求他出山。
几番搜寻无果下,重耳下令放火烧山,准备逼出介子推。没想到介子推宁愿在烈火中殉难,也不愿意接受重耳的道歉。
介子推的死让重耳异常悲痛,于是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民间在这一天也会避讳烟火,吃冷食,来告慰忠臣义士的在天之灵。
(2)折柳送人
古人云: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在寒食节,古人有折柳送人的习俗。
柳树在春日抽枝发芽,寓意着春天和希望。
在分别的时候,折一枝柳送人,寄托了人们对分别的恋恋不舍,以及对分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高适诗中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用柳枝寄托愿望,将希望带来他人,这是古人在友谊中最高级的浪漫。
(3)斗百草
春来生发,万物复苏。
春回大地的时节,在广袤的土地上逐渐涌现生机。
花草树木复苏,户外风光别样好。
在古时这一天,老少孩童们会聚集在郊外,随手折草,然后让对方来猜名字。
这个习俗,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有所记载。
香菱同一群小丫头“猜花名”。
虽然在作者看来是闺中游戏,但是也十分有乐趣,还增长了见识。
- 三种禁忌 -
(1)禁烟火
寒食节这一天是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重臣,所以这一天“忌讳生火”,尤其是烟火一类的火种。
每个传统节日的设立,都有他们自己存在的意义。
作为后人,即便不过这个节日,也要心怀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敬畏。
有道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记得先辈的恩情,才是后人应做的事情。
(2)禁乱烧物品
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近,所以,一些地方也有在寒食节这一天洒扫祭祀的习惯。
现代社会讲究文明祭扫,不提倡在野外烧纸烧物。
毕竟春天天干物燥,一不小心很有可能会引发森林大火,造成更大的损失。
(3)禁暴饮暴食
在网上有句很火的话:每逢佳节胖三斤。
每到节日前后,都会用饮食来表现文化。
寒食节前后,青团上市。
青团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和艾草,糯米粉吃多了,肠胃不好的人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青团的糖分也高,有高血糖、糖尿病的人要慎食。
▽
诗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细雨绵绵,春城飞花。
在这个寄满相思的日子,愿你我莫失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