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有趣的经历没有记录:
听完指导语,小h同学自己趴着,其实他一直都是坐不住的,至少这个学期的之前时间都没有睡过,要不发出各种声音,要不不能好好坐着,但这两天,他都挺好的,趴着转转头,眼睛偶尔睁开一条缝看看周围。
我看到他,也多看了一会儿他,发现他也眯着眼睛看着我,我内心自然觉得赞叹他的表现,对他笑了,他也笑了,结果……
哈哈哈,他本来平静的试探心变活跃了,开始动起来,发出声响,我突然看到自己内心的一丝后悔之心,早知道不要和他笑了,换了之前,我可能会叫他睡觉,叫好几次,但因为我看到了我的后悔心的升起过程,我反而放下了去叫他睡觉的冲动,我就是对他很轻的说了两三次:睡吧。
我回到心里,我突然意识到前两天一位老师说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一个注意点:不要在孩子专注做某事的时候去表扬他,这个表扬看似是在鼓励孩子,但对于他专注的过程来说也是一种干扰,容易激起孩子心里的波澜。
也类似一种评判,因为你内心有不好的评判,才会觉得这个行为是好的。
那同样,这个小h同学他看到我的笑,他感觉到被肯定,是心里有喜悦与激动的,所以他压抑不住这份心情,自然会活动起来。开始转来转去,转后面,后仰躺桌面上……
我接纳吧,是我笑在先。
我就偶尔看看他,心里想,哪怕今天因为我这一笑就不睡了,好吧,我接纳。
一会儿,他却因为大家都趴着,或是因为什么,自然重新趴下睡了。
这个过程在提醒我,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太多干预,去臣服发生的一切。去看着他们自然发生,愿意去等待。
有时候状况太多,是因为干预太多,是因为内心有太多标准,这样好,那样不好。
那你也许会问,那难道都不需要表扬了?
需要的,肯定需要。
孩子们的对世界的探索是在一次次被认同中建立起信心的,这是找回自己的基础。
可以放到午睡后,或是其他时间,可以和同学分享老师的美好发现,可以和其父母分享孩子今天的状态。
在孩子学习作业时候更加需要有这样的觉察。
父母在家陪伴学习也是一样。
我还需要不断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慢下来,在觉察中看到自己。
在本周,我从孩子们参与正念午睡后的一些转变和没有变化的个别中,看到:
1.接纳的力量是强大的。
2.看到孩子的差异,各自基础不一,有时候自己忽视了。
3.缺少对自然发生的观察经验。
4.需要在繁杂中慢下来。
5.在事情发生间隙,去留意自己内心产生的想法和念头,去分辨哪个是真正自己的提醒。
今天中午是副班主任,反映也还好。这是我离开十几分钟的照片。
愿大家都能以自己的方式休息一下,慢下来。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