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书友共读《亲密关系》第六章。
第六章的内容非常吸引我。
(一)观点
因为它是以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爱情,引用大量实证实验来证明和推断处于哪种情况之下,我们能够建立更好的亲密关系。
可是大部分书友都不太喜欢这章内容。他们会觉得爱情和婚姻是不能量化的东西,也不应该功利的去看待。
对此,我表示不同意。
第六章内容中讲到对于亲密关系期望和可替代性,它用了四个简洁的公式来表明怎样的亲密关系才是幸福感爆棚的。
对此,我认为作者分析地非常到位,思路清晰,我有很好的收获和理解。
如果可以把一个复杂的事情精炼化,我认为是非常厉害的能力。
以下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第一,作者认为我们在与人交往中会在心里有一个与人交往应得的结果值,即( comparison level CL)。
同时也存在一个替代的比较标准,即(CL alt)
alt指的是alternative.
只有当当前的结果高于CL&CLalt时,才能获得稳定和幸福的关系。
四种情况分析地非常具有逻辑性,合理而简洁。
第二,作者提到了奖赏和代价。
我们都期望用较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奖赏,这不是功利,这就是我们真实的想法。
比如你只需要花一点时间陪着自己喜欢的人看她喜欢的电影,你就能获得巨大的满足感。(付出也会感到快乐。)
但是作者提到一句话:坏的比好的更有力量。
在本书中特指奖赏和代价。
具体来说就是对方为你付出很多可能还不及凶你一次更让你印象深刻。
如果你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可以讨得对方的一点奖赏,你会愿意吗?
你也许会觉得很辛苦,一次两次可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巨大的牺牲感。
所以作者认为好的亲密关系应该保持奖赏和代价是5:1的比率。
但是作者思维缜密。他进一步讨论了伴侣们为对方提供的奖赏的含义以及奖品在对方眼中的意义存在偏差。
例如你觉得你花费时间陪伴对方去做她喜欢做的事情,你认为你的陪伴是爱的表现,对方却会觉得很平常。
所以对此我们如何去优化关系?值得思考,但是作者提供的思路是奖赏要远远大于代价。
其实我们想获得奖赏,避免代价,有时候是为了逃避负面情绪。
可是作者又提出愉悦和痛苦并不是对立的。我们可能同时感到愉悦和痛苦,或者既不愉悦也不痛苦。
人的情感如此复杂,关系也就复杂起来。
(二)思考
今天在做游戏的环节,我们要用自己抽到的纸条上的 情绪去表演一句话,让别人来猜出你要表达的情绪。起初我认为对我来说,这是非常简单的展示,可是当我明显表现出(自认为)纸条上要求的情绪时,大家却猜不出来我在表达什么。那一刻我意识到人的情绪和自己表现出来的情绪之间存在误差,而别人解读时又会出现误读,那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听到一个不错的观点,学会表达感受,准确传递可能会有利于情绪的传递。
最后,今天有讨论到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依赖别人?
我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依赖是必要的,也是建立社会关系的纽带,但是却不能说服自己。
有人认为人不是完美的,而是脆弱的,需要依赖。
有的人认为依赖是本能。
对此,我表示没有被说服,所以,人为什么会依赖别人呢?
是有收获的一天鸭。
风乎舞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