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很佩服我的母亲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物质匮乏、一穷二白的年代,我母亲力排众劝,毅然嫁给了我父亲,嫁到我们这个又穷又偏的小山村,那是相当需要勇气的。
我母亲是在广东打工的时候认识我父亲的。据我母亲回忆说,她第一眼看到父亲的时候,是看不顺眼的,瘦瘦的,穿着当时流行的喇叭裤,花衬衫,头发有点儿长。
后来他们一帮同乡经常出去玩,见面的次数多了,再加上我父亲总是对我母亲献殷勤,我母亲就跟我父亲好上了。
我外公外婆知道后,他们是一万个不同意我母亲跟父亲的这桩婚事的,一个这么漂亮的姑娘要嫁给一个穷山区的小伙子,搁着谁家父母能同意啊。
我父亲总共5兄弟,其他伯父都成家了,我父亲最小,一家老小都还是住在一起,房子都不够住的。我父亲勉强能分到一间小房和一处窄窄的厨房。这样的生活环境,我母亲也不嫌弃,跟着我父亲回家了,婚礼也是没钱办的。
我外公外婆气得想要跟她断绝关系,不过只是气头上的话而已,听说我出生的时候,外婆还是来我家了。外婆看到我家那穷环境都哭了,可怜她女儿,可是我母亲却很乐观,说以后生活会好起来的。
这倒是真的,后来我家的生活是越来越好的。那真的是全靠我母亲呢!我母亲是个非常勤快的人,任劳任怨,什么辛苦的工作都肯干。
我母亲说,当时她怀着我,挺着个大肚子还能去地里干活,去田里插秧。生了我之后,刚出月子,又继续忙活。附近的邻里乡亲那个不夸赞我母亲啊,干的活儿又快又好。此外我母亲脾气又好,又是爽快开朗的人,大家都喜欢和她相处。
可惜我父亲脾气很差,一言不合就呵斥我母亲,我最讨厌我父亲这个样子了。大男人主义。可是我母亲总是那么能忍受父亲的坏脾气,知道父亲要发火的时候就不说话了,即使错在父亲,母亲也不去争辩了,留父亲一人骂骂咧咧的。
我长大懂事后就开始护着我母亲了,每当我父亲要发火的时候,我就骂父亲,他当然不敢拿她女儿怎么样。那时我总是在想,母亲为什么要嫁给这样的男人。
大概是因为爱情吧,我想母亲应该是深深喜欢着我父亲的,要不然怎么能如此忍受一个男人的臭脾气这么多年呢?可是爱情也有淡化的时候,这时候就演变成了亲情吧,一种不管如何争吵也吵不散的感情。
这感情里有我母亲默默的付出,她的整个青春年华都付出了给这个家,而我们欠母亲的一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