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是舜乐,代表那个时代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精神,他说很好,很美,也很善。以现在西方观念来说,真、善、美的价值都具备了。但武王时代的音乐,代表那时代的历史精神,好是好,美是真美,可不能说它是至善。等于对社稷坛标志的批评一样,都有点遗憾的味道。(《论语别裁》)
上古时期,天真淳朴,三皇五帝的道德风行,所以有禅让,有文明的形成,舜帝最严重的惩罚不过是流放至蛮荒之地,尊重生命,所以人性至善,事情尽美。
到了西周,武王伐纣灭商,虽说结束了残暴,但毕竟有杀戮,所以从事情本身上说是完美的,从生命角度说,未尽善。书读至此,觉得孔夫子的理想标准太高远,他知道很难,所以终其一生为此努力。
理想是这样一种存在:也许达不到,但可以无限接近。所以“知止而后有定”,定,也只是个开始。
夫子希望人们知道,用文化能够解决杀戮,避免世代战争。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枪火频仍,而我就在东周王城广场的不远处,安静的读书写字,三千多年前武王姬发在盟津(孟津)大会八百诸侯伐商演习,而我在微信里看到游玩孟津回来的朋友们拍摄的花朵果实。
这,算不算是人类文明带来的安宁。
尽善尽美,虽高远,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