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医话(九百五十一)| 肾虚

脾胃虚衰,诸邪遂生。

“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面色㿠白。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色欲多,不及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肾虚者,非也。又肾气不足,则下窜,盖骨重惟欲坠于下而缩身也。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皆宜补肾,地黄丸主之。”

《灵枢·天年》:“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婴儿虚怯,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因而面色㿠白,神气不足,目中白睛多,头大且方。若喂养不当,渐致体弱多病,成年后又不注意保养肾气,多致早夭。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为元阴元阳之所系。肾气不足,则病见于下,肾不主骨而骨重脚软,或蜷缩身体;瞳仁属肾,肾阴不足,则目畏光羞明,治宜滋补肾阴,可用地黄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