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练习乒乓球不过三四节课,现在已经可以比较轻松和准确的接住老师发的正手球了。我作为旁观者,觉得女儿进步的速度挺快的,似乎马上就可以和那些学了小半年的孩子一样,可以快速接教练的发球,马上就可以学会一样。但很快,通过观察我发现,即使那些学习了半年乃至一年多的孩子们,除了接教练发的固定球特别迅速以外,他们互相练习打球的时候,彼此之间的接发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速度很慢,不敢轻易扣球,对乒乓球的把控程度时好时坏。当时有一个深刻感受,竞技类体育项目确实不可能轻易练就成功。
其实,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这个样子,开始的时候,看似平常,普通,不难掌握,但当真正入门后,就会发现远比自己想象的更难。此时此刻也是初学者遇到的第一个门槛儿,因为有一些孩子在遇到问题和难度后,就会想到放弃,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很用心的陪伴初学者,恰如其分的对细小的进步进行鼓励,别小看这些零碎的激励,有时候正是这些细微的鼓励化解了孩子的畏难情绪,如果这个阶段平安过渡,孩子的技能将会真正提升一个台阶。
忽然想到今年秋季开学后女儿的作文练习。她最近两次习作相较上一个学期并没有什么进步。首先因为代课老师还没有腾出时间进行习作比较,女儿对自己的习作的打分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应老师要求凑够了字数,而对内容的要求并不高。倘若她听了别人的习作,对于她来说,那些优秀习作就是她努力的路径。有时候她学习的动力就来自身边触手可行的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其二,她对于观察的体悟仍停留在原地,她只听到老师吩咐说文章要表达真情实感,但是,至于怎么让文章的句子更生动,怎么让故事更有趣,她是没有在脑海里想象过的。再则,老师对于习作规定了字数,有时候她仅仅为了达标---最低标准就是达到要求习作字数要求,而忽略了内容。她自己都不太清楚自己书写的主题,还不会整体布局,规划,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毫无重点。整片文章缺乏中心思想。或许,三年级命题作文开始,必须让孩子逐渐领悟“以口表心”的重要性。
无论做任何事,刚开始其实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时候总是自以为“然”的时候,所以,一定要慎重渡过这个阶段,我们才可以说孩子能真正坚持,并且因为坚持,或许更有时间和精力去改善对一件事情的元认知。才能明白,想要将事情做好,一定要懂得坚持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