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不是为了被整个世界看到,而是为了看到整个世界。
01父与子
几天前,我与小贤聊天,他谈起他的父亲。
他说:我父亲这大半辈子,可以说是为了生活拼尽了全力。父亲用他的智慧和勤劳,为家人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然而父亲本人,还有我们全家,过的并不幸福。
父亲负担沉重,郁郁不得志。面对重大抉择时,他总是屡屡失误,悔不当初。
现在,父亲最后悔的是07年在深圳没买房,其实那时他完全有能力的;其次是80年代初,他没去深圳发展。
现在,我才明白,如果父亲当年在思考和选择的时候,能够加入“时间”这个维度,他的人生,一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以他的能力,很可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小贤说:我很爱学习,但不懂筛选知识的标准,所以曾经沮丧地认为学习并不能改变命运。
于是,我回到老家,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得过且过。
几年下来,一事无成,甚至连孩子都养不起,心痛万分。
我挣扎之后,决定重新开始,然而一切都没那么容易。
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才知道时间和知识的宝贵。但不管多大年纪,空悲叹是毫无意义的。
唯一的出路就是,从现在开始,耐心地,把注意力和时间都集中在学习长期有用的知识上。
02孤零零的共享单车
昨天下午,我看到双湖公路的上坡路段,孤零零的,停了好几辆共享单车。
心想:面对这几十米路程的阻碍,这么多人选择放弃,骑不上去,推总行了吧?不推上去,之后的大段路程,骑车定比步行更快捷!
不管是思维,还是行动,这群人都很懒惰!
03知识
知识体系的建立就像盖房子,在盖之前我们首先要设计图纸。
有的人设计的是一座城市,有的人设计的是高楼大厦,有的设计的是一间小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是由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造成的。
设计完了,不去盖可不行,所以要去建造:要准备材料,如砖块、钢筋、水泥等,再把材料粘合起来。
我们学习的每一个知识,也一样——光学习知识不行,我们还要把每一个知识链接起来,在大脑中形成网络。
04小武下棋
小武表弟说:我好下象棋,闲来无事喜欢打打棋谱、找人对局。
什么当头炮、屏风马、巡河车,什么“三步不出车是臭棋”,什么各个子力协调平衡、相互配合一一我规则变化知道了不少,但二几十年下来,我依然是臭棋篓子。
前不久,我听了一位刚认识的高手说的一句话,顿时茅塞顿开。
这句话是:“下象棋的乐趣,不是套公式,而在于判断对方是如何想的”。
对弈的关键,是分析对方的走棋,思考对方下面会如何走,并先走一步,进行破解。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下象棋与写作一样,就是在锻炼思考能力。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万事万物之间都可能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和相通之处。
很多时候,学习知识,关键不是学习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锻炼各种能力。
一切知识都是在服务人类的过程中产生的,其最底层最核心的东西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能让自己的思维升级优化的知识。
05一束强光
小军说:很长一段时间,我为知识焦虑,准确地说,是被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裹挟。
我盲目参加培训,盲目练习各种新方法,盲目收藏各种吸引眼球的文章。
过了一段时间,我回头看,发现收获甚少。
我觉察了这种无序的状态,开始静下心来,寻求改变。
首先,我按照有用和长期的选择条件,确定了目前专注获取的知识领域:英语和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的人才甄选与发展)。
接着,在时间的维度上,我自己补充了一点,就是:目前,我可以拿出多少时间,持续地学习这个知识一一如果满足了这个附加条件,那么长期才能得到保证。
这个方向的确定,就好比迷雾中有一束穿透力极强的光,把前面的路照得透亮。
我心里笃定了很多。
举个例子:昨天,我看到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网络培训课程。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好有趣的课。紧接着,我大脑里就跳出一个问题:现在是不是学它的时候?
只花了一秒钟,我就做出了选择:NO。
一切的成长都在于积累。
06 佳佳在漂泊
佳佳说:现在,我一个人在上海孤漂。
这看起来没什么,大城市多的是我这样的年轻人——拿着微薄的薪水,住着群居的房子。
可对我而言,真的不容易。从小,我就立志,一定要走出小村子,看看外面的世界。
升学几乎是我唯一的选择,唯如此,父母手里拽着我的那根线,才能放长一点。
我一直不迷恋学习,虽然有时也发现学习真的挺有趣。可惜,我那时的脑子不清晰。
在学习上,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还好,我也一路坚持到了大学毕业。
虽然我读的是三流大学,但我终于光明正大离开村子,出来谋生了。
《红楼梦》的“好了歌”给我勇气,我一个人很坚定的在陌生的大都市的夹缝中求生。
在老家,像我这么大的,二十几岁的女生,一般孩子已有两个一一大孩都上幼儿园了。春节回家,看到为生活变成“祥林嫂”的发小们,我觉得,我一路走到现在,很欣慰。
我小学同学,凭上学走出来的,我用手指都能数出来。也许,您觉得这没啥,书没读出来,来大城市打工的人,多的是。
可是,我觉得,有文化和没文化是有区别的。
马云讲课提到,公司要发展,必须有愿景驱动。我想,个人成长也是如此,有了愿景和目标,才能知道路往哪里走。
我现在努力工作;工作之余,我拼命学习。无论做什么事,我都比较踏实——既不自怨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站稳脚跟,为了打开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格局。
07别想太多,干了再说!
玲玲说:小时候,当我津津有味读一本书的时候,我妈在旁边总不停叨叨——看那书有啥用?那又不是学习的书。
直到现在,每当我妈在电话里听我讲我又学啥了,她还会叨叨。
前段时间,我学习《从业会计》时,好多人讲:这跟你现在的专业一点也不搭边,学了也没用。
其实,我当时也没想太多,就学了。
可今天,我再看《中级经济师》时,里面的“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好多都是会计基础的内容。
所以,有时候看起来没用或暂时没用的知识,长期来看,或者从多个纬度来看,学习之后,真的是收获满满。
以前,我对于写东西,简直就是难以言喻的痛苦——写了删,删了再写,老是觉得不是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而现在,我把想说的,动笔写出来,发现也没那么复杂!
刘润老师在他的文章里说,他06年开始写博客,每天写,不停地写,写了三年。
后来,有一天,他写了《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N课》突然就火了。
再后来,他来到“得到”平台开专栏。
如果刘老师没有以前的积累,也就没有现在的《五分钟商学院》课程。
因此,别想太多,干了再说!
看海和出海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一种是把眼睛给了海,一种是把生命给了海——汪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