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涵老大得到一个公开表达的机会,为班级主持15分钟的主题班会,围绕雷锋精神的主题。
涵老大放学回家围着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看得出她的小兴奋和小慌张。
15分钟呢!妈妈,我怎么办啊。她撒着娇,我心里清楚,她知道该怎么办。
就那么办呗,做个PPT,清楚地讲出来。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之后某个晚上,她不到九点写完作业,拿过电脑,在那噼噼啪啪敲个不停。
老公不知所以然,还问她干嘛呢,不写作业玩电脑。
我赶紧拦下他的讨人嫌,让涵老大尽情查找,必要时我表示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没成想,等我再次趴在那看她的进程,她已经下载了一个成型的PPT,里面也有成型的雷锋文案。
amazing!我为现在孩子能通过网络找到资源感到惊讶。但同时也为孩子不能自己查找资料,亲手制作PPT感到无奈。
涵老大为了确保15分钟完成分享,自己计时从头到尾演练了一遍,然后过来愉快地告诉我,妈妈,14分钟,没问题。
这时,老师也通过手机来提醒如果有了PPT,请提前发给她看看。
就此,涵老大愉快地提交了PPT。并且还和老师沟通,建议两个人主持,分担一部分压力。老师同意了。
她邀请了好朋友,并提前把PPT分享,进行了分工。
今天是主持班会的日子,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但就整个过程而言,孩子准备充分,还是很期待的。
我禁不住和老公夸她,孩子大了,能力也提高了。
2.皇上不急太监急。
每天早上老公起来做饭,然后送涵老大上学。时间大概在50分钟内搞定,非常紧凑。
一开始涵老大自己定时,到点了喊爸爸起来做饭。后面倒过来了,爸爸起来做饭,喊不起涵老大。
再之后就是爸爸做完饭,准备出门了,涵老大才开始梳头发。
今早爸爸在那吆喝,快迟到了之类,吵着我们睡懒觉。等涵老大走了,我告诉老公,得改变这种模式,让涵老大自己着急起来。
具体做法:一是不再督促,愿意几点就几点;二是不再使劲踩油门,做不迟到的挣扎。甚至可以迟到几次。启动涵老大的自我防御机制,让她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不迟到。
老公若有所思,不知道明天还会不会轮回旧模式。
3.这几天读《自驱型成长》,书中回答了我一个担忧,对于一个自控力尚未形成的孩子,父母是否应该早点介入,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和选择,直到他们具备了自控能力。
书中说,一个孩子大脑发育完全,具备自控能力需要20-30岁,家长无法全程跟随,帮助孩子到那么大。父母需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把孩子的决定权交还给他们,即便作出了并不明智地选择,但失败的经历何尝不是成长。
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面对困境,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局势发展。
这一点我是认同的。我的成长就是在断奶(当兵)后开始的,我父母无法左右我的人生,我便不得不面对环境。
4.听完了《缓解焦虑:无限人生书单第一季》,深深被杨芮折服。
她推荐了10本书,只有最后一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看过。而且当年是我重点拆过的一本书,今天结合着复盘,发现自己也就看懂了一半。
按老师说,神经症就是焦虑症的前期。一个世纪前被看成病症,现在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是向权威佛洛依德提出了质疑,在当时需要莫大的勇气。
其他的书籍印象也很深刻,比如探讨的关于男子气概的认知迷思。男子气概就绝对是好的么?是否也存在对女性的蔑视和暴力。那什么样的男子气概是健康的呢?这种符合时代价值的评价是否也给男人带去了内心的枷锁呢?
多几个角度看待生活,也许我们也会发现认知的固化,也会主动而非被动地寻求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