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摘录
一,陈老师讲论语公冶长,第五,第五节,说到口才。
「好口才分两大类:一是教你怎样让别人欢心,投其所好,说别人喜欢听的话;第二种就是如何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内在逻辑,然后有理有节有据的去说。
学第一种会慢慢失去自己;学第二种就会慢慢向真理进军。
口才是为了把话说清楚,与他人统一正确的思想,从仁爱之心出发,而不要从利益出发去说讨好人的话,去说花言巧语,去说诓骗他人的话,语言要说正语,正确的去说话。」
二,今天读周月亮的《王阳明心学》,手抄摘录一段。
三,昨晚读《真正的修行》
「我相互交替地使用“觉知”的概念跟“灵性”的概念。如果你向内看,会注意到在这一刻觉知(或灵性)并不在抗拒思想。思想在那里,但是觉知并不抗拒思想;感受在那里,但是觉知并不抗拒感受;自我和人格在那里,但是觉知并不抗拒自我和人格。觉知并不试图改变什么事情,觉知也不试图修正什么事情。你可以渐渐注意到,觉知就在你的内在呈现,但它并不试图改变你的人性。它没有想要改变你。同样重要的是,它也不想改变其他人。这份觉知完全是包容的。这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万事万物就以其本来面目存在着。
自相矛盾的是,自我和人格始终想要经历这样一种自己不被固化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获得和谐与安宁。自我和人格总是想要跟这样一种不去作改变的状况有直接的经验性接触。人们的自然本性并不会试图改变他们的人性,认识到这点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这让人性得以休憩,不再感到它跟本源的疏离。我们开始感到内在的一体性。我们不再感到我们的内在是分裂的,因为我们看到,从根本上来说,在觉知或灵性跟我们的自我和人格之间并没有分界线,两者之间事实上并没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