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术》:掌握流水式阅读法,一年有效阅读700本书不是梦
诸葛亮年轻时,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这三个人都是细细研读每一本书,唯独诸葛亮却只是观其大略。
后来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辅佐刘备夺取天下等等,与其广泛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
世上的书浩如烟海,是读不完的,另外三位每一本书都是精读,势必会大大减少阅读量,见识与胸怀自然比不上诸葛亮,势必不能取得如诸葛亮那样的伟大成就。
据史学家们分析,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其实是要分清主次轻重,求其精益。即有重点地读书。
日本作家印南敦史,同样是个会读书的人。他一年能有效阅读700本书。在《快速阅读术》中,他提出的“流水式阅读法”,与诸葛亮的“观其大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是“流水式阅读法”呢?就是每天让不同的书籍内容经流我们的心灵与脑海。这样的读书方法像是在听音乐,还能在享受中攫取住个人所需。
掌握“流水式阅读”的技巧,一年有效阅读700本书不是梦!
我们需要在3个方面做出改变:细看序言目录、只读前后五行、搜索关键词语。
01.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俗话说:看人先看脸。
人们在初相识的时候,首先互相关注的是对方的脸部特征。因此,在妆面、发型上,无论男女都需注重保养。
对一本书而言,序言和目录,就是作者的门脸,因此也是最下功夫的地方。
作者会在序言中,写明书籍的撰写目的、概要等等。是决定你是否购买此书、决定阅读速度的重要参考点。
目录是全书的整体框架和论述的推进过程,也是作者和编辑精心构思的最佳结构序次。阅读目录时,仅仅把握住整体框架就可以让你受益匪浅。
所以细读序言和目录能让你迅速get到所需重点。
这就好比家长要给孩子报英语班,可是这么多培训机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的重听说交际、有的重读写应试,该给孩子报哪一家呢?
聪明的家长,会先看招生简介里的能力指标,再看看课程设置,是不是就相当于序言和目录啊?最后结合一下自身需要,就可以从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英语班。
带着这样的思路,我打开了《快速阅读术》这本书,从序言中我得知,作者印南敦史原先读书也很慢,几乎一页就要读5分钟,后来经过反思与总结,找到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一年就能读700本书。对于想提高阅读速度的我来说,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一本书。
然后我又仔细阅读目录,了解了本书的结构。可是只看目录,我还不能决定哪些章节是需要我细读的。所以,还需要下面这个方法。
02.仅需5行,让你对各个章节心知肚明
在面对陌生的章节时,我们只需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便可了解该章节的大意。
我们的大脑很神奇,具有自动填补空缺的能力,比如你看到数字“1、3”时,脑回路中会自动补上“2”这个数字。
许多商务类及工具类书中,章节的结构,一般都是3项内容:开局、中局、结局。
开局提出观点主题,用5行的篇幅做解释;中局就是论证的过程,会举一些例子;结局就是结合论据、再次求证的过程,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你看,我们只要读了开头和结局的5行,即便跳过中间的论证过程,也能领会本章节主旨。
这就好比我以前做少儿英语老师的时候,给孩子们做单词游戏时,我将动物图片遮住一大部分,只露出很少一部分,孩子们也能立刻念出bear, girraffe等单词。
当然,读过开头和结尾后,你发现这个章节非常重要,就可以从开头再细读一下。
运用这个方法,我在阅读书籍时,就能轻易找到需要细读和深度思索的章节,节省了很多时间。
如果你是个急性子,以上两种方法还嫌慢。那作者还给出了以下更快速的方法。
03.搜索关键词,直接定位所需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大意是说:世间的书特别多,但我们的精力有限,所以每次读书之前,我们都要先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即想从书中得到什么。
有了小目标,你就可以确定关键词。
因此在搜索关键词之前,你需要先确定自己的阅读目的。
就像每次旅行前,要先确定目的地一样。比如我想去宁夏旅行,宁夏就是我的目的地。通过浏览旅行网站等索引,我知道贺兰山、西夏王陵等是重点景区,于是我就锁定贺兰山、西夏王陵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攻略查找。
有了关键词,就像一张直达车票。不用转乘,对中间的停靠站,也可以直接略过。
带着“快速、流水”这两个关键词,翻开《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后,就能很快发现相关信息。这个方法尤其适合读电子书的朋友。
运用以上流水式阅读法的规则时,有两点还是要注意
一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商务、方法致用类等书籍,故事、随笔类的书籍可不能运用此法。如《红楼梦》就是一本需要细致研读的书,而不能像流水一样匆匆而过了,不然你连故事的连贯性都找不到。
二是在流水式阅读中,也要注意随时换挡、缓急有度。不然的话,如果总是运用一个节奏在阅读,你会感到非常单调,甚至会影响阅读兴趣。
长时间听到钟摆一个频率节奏的滴答声,很容易犯困。而节奏感强的乐曲,却会让人心潮澎湃。因此,在阅读时,也要把握好各种不同的节奏。
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曾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遇到自己喜欢的,或需要的部分,便会欣然忘食地去仔细阅读。
这个“不求甚解”与诸葛先生的“观其大意”不谋而合。可见正确的方法,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会让掌握的人乐在其中。
写在最后: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淘金者在细沙中,在矿山里寻找黄金,读书人在书中探求智慧。
读书要以自我为中心,读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跳读非重要的内容。
通过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阅读章节的开头和结尾5行,利用关键词进行快速搜索,我们不仅能汲取到书中的养分,还能有效提升阅读速度。一年有效读700本书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