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你为什么崩溃?

这是第三篇关于《许三观卖血记》的读书笔记了,我喜欢以这样的形式来写。因为一本书所涵盖的东西太多,从不同角度去看,总会有新的感触,从而衍生出不同方向的读书笔记。

今天想谈一谈许三观的卖血历程以及他的情感变化。

从文中来看,许三观一生卖了十二次血,每一次卖血都帮家里度过了重大难关。

第一次卖血:娶了老婆许玉兰。

第二次卖血:被抄家,赎回家当。

第三次卖血:全家人做了新衣裳。

第四次卖血:荒年时期让家人吃上一顿好菜。

第五次卖血:给出门在外的一乐、二乐。

第六次卖血:为二乐的前途,请二乐队长吃饭。

第七次卖血-第十二次卖血:给一乐治病。

而当他过了花甲之年,儿子们长大了,家里已经不会出现灾荒时,他走在路上,想起以前卖血的日子,第一次想为自己卖血。可是当他找到血头时,血头不要他的血并且羞辱了他一番。

他觉得委屈极了,这么多年来,家里都是靠着他一次次卖血度过了难关,现在没人要他的血了,他恐慌起来:如果家里再一次发生灾祸可怎么办啊?

他越想越觉得悲哀,难道自己已经不中用了吗?

许三观走在大街上,崩溃得哭了,眼泪纵横交错,但他始终无声地哭着,无声地悲伤着。

在那个年代,卖血对于许三观的意义就是:他身上的血就是家庭的“百宝盆”,只要还能卖血,家里就不会过不下去,因为他有一个“源源不断”的小金库。

当他的血卖不出去时:他的“百宝盆”和“小金库”就凭空消失了。作为一个赤贫的普通人,他没有别的法宝了,不能卖血就相当于摧毁了他一直为之骄傲的信仰,也抹杀了他心中自己之于家庭存在的意义。

就像钢琴家失去手臂,运动员丧失行动能力,都认为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不能不崩溃。


文中还有一个循序递进,并且逐渐加强的行为。那就是卖血后的“仪式感”:“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因为第一次带他卖血的阿方曾经告诉过他:“猪肝是补血的,黄酒是活血的……”

这句话在卖血后的片段中反复提及,并且像音乐旋律一样,逐渐加重,终于在许三观崩溃大哭后达到高潮:

许玉兰把口袋里所有的钱都摸出来,给许三观看:“你看看,这两张是五元的,还有两元的、一元的,这个口袋里还有钱,你想吃什么,我就给你要什么。”

许三观说:“我只想吃炒猪肝,喝黄酒。”

……

“你还想吃什么?你说,你想吃什么你就说。”

许三观说:“我不想吃别的,我只想吃炒猪肝,喝黄酒。”

……

“这里有很多菜,都很好吃,你想吃什么?你说。”

许三观还是说:“我还是想吃炒猪肝,还是想喝黄酒。”

……

许三观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三盘炒猪肝,一瓶黄酒,还有两个二两的黄酒,他开始笑了,他吃着炒猪肝,喝着黄酒,他对许玉兰说:“我这辈子就是今天吃的最好。”


许三观在书中也有多次哭泣,但与许玉兰的哭泣正好相反,上篇文章分析过:

许玉兰哭泣的地点从原来向外的“家门槛”而逐渐向内部移动到“屋里”。向外哭诉得不到宽慰就转向内部去寻求救赎。

她哭泣的原因从开始的“自己”逐渐转向“儿子们”、“生活”和“许三观”。她的思想从“悲己”转变成了“悲人”。

而许三观的哭泣场所从向内在家里“一个人默默流泪”逐渐向外转移“在街上大哭”。

哭泣的原因从“儿子”、“许玉兰”和“根龙”到最终的“自己”。从“悲人”到“悲己”。

许玉兰和许三观哭泣的不同转变,共同阐述了本书悲剧的内核:面向哪里都得不到救赎,不论悲人还是悲己,人生悲伤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许三观: 卖血贯穿了许三观的一生。 没记错的话,许三观一共卖了12次血。第一次懵懵懂懂,跟着啊方和根龙去卖了血。用...
    醉fa阅读 731评论 0 5
  • 历时两天,三小时四十一分。这是我读余华的第二本书,在这这个故事里,对于许三观的性格。仿佛看到一个地方就又增加一个印...
    一条锦鲤_6387阅读 633评论 0 4
  • 我是从《活着》开始认识并喜欢余华的文字。这次读《许三观卖血记》完全是因为这也是余华的代表作,抱着目的性去读,我想会...
    年素衣阅读 2,852评论 1 5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83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19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