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前段时间学校活动比较多,4月15号上的一节作文观摩课,时距近一个半月,今天语文组教研时间安排大家评课交流,对我也是一个反思学习的过程。
刚好今天阅读张老师《教育的勇气》的第五篇《小学毕业作文只得了5分》,从题目就可看出,张老师上小学根本不会写作文,而现在成为了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出版了30多部教育专著,并能引领一群人来写作,来出书的著名教育学者。张老师在书中写到,一个作文曾考5分的人,从大自然那里得到的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体会是:“有意识地让孩子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人会有一种生命的愉悦感,和大自然相处的自由,让我对大自然进行观察,从大自然中获得某种生存能力与生活技巧的机会,这对我的一生影响巨大的。”最后张老师也提出了“到底小学的作文应该怎样教”的思考。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也促使我趁机梳理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学课。
---题记
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看是一节观摩课,其实它只是一节常态作文指导课的展示。师生真实学习的展现,师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师生语言的自然流淌。思维活跃,自信阳光,语言丰富,出口成章的孩子们是怎么练就的呢?每周三早上有两节连着的语文课,我和孩子们约定熟成地成为我们的写作课。
第一个环节:展示佳作,激发写作的热情
课前:每一次作文,我会给每一个孩子写个性化的作文评语,寻找每一篇文章的闪光点。批改后,我会选择优秀的习作(一般20篇左右)拍照(原生态:学生的书写、老师的评语及批改符号)然后制作美篇发布到班级群,让家长和孩子都可以欣赏到。昨天有个孩子问我:“张老师,我的这次作文入美篇了吗?妈妈说如果被张老师选为佳作,我才可以吃冰欺凌。”看来家长和孩子都很在意,入选美篇的孩子可以得到50个学分的奖励,与班级考核相结合,以此激励孩子创作的热情。
第一节课前20分钟:朗读佳作,伯乐点评。我一般会选择3篇文质兼美的佳作,请创作者来朗读。被选中的朗读者可以为本组加5分,因此被选上的孩子是极其骄傲自豪的一件事。我常会用激将法:“张老师作为读者觉得是佳作,不知道你的朗读能否让同学们有同样的感觉。”因此他们不仅文章写得好,朗读也是声情并茂。接着每篇佳作再选三个“小伯乐”从文章结构、新鲜的词句、文采的优美、情感的抒发等方面进行点评,精彩的点评者可以为自己小组加2分,因此每一个孩子都听得极其认真,争先恐后地想当伯乐,不断地从佳作中寻找亮点,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点评得极其有水平,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在作文观摩课后,听课老师们夸孩子们表达能力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想应该源于孩子们长期当“伯乐”的结果。
第二个环节:聊天的方式进入写作的模式
第一节课的后20分钟:本次写作指导。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时候,某件事特别触动自己,很有感觉,心中涌动着千言万语,笔端就会有文字的流淌;也有时候,绞尽脑汁,写不出一个字。更何况孩子们呢?为了让孩子有写作的感觉和冲动,我采用了轻松愉快的聊天方式进入写作的模式。孩子们常常在不知不觉的聊天中有了创作的灵感,比如第六单元《我学会了 》。我们的聊天开始了:你们都多才多艺,一起来分享一下你都会什么?孩子们兴趣盎然,有说不完的话。你怎么学会的,遇到过什么困难?是交流的难点,我便以一个同学《我学会了花样跳绳》为例,在交流中一起完成习作的框架: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跳不过去”,着重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第二个困难是“跳不快”,侧重语言描写,教练是怎么教的;动作描写,怎么按照教练的指导训练,自己找窍门;语言描写,想放弃时妈妈怎么鼓励,怎么陪伴练习......最后学生总结出本次作文妙招一:一波三折的过程。现在你的花样跳绳这么厉害,张老师采访一下你:学习花样跳绳这两年来,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然而然地总结出本次作文妙招二:别具一格的感悟。在这个聊天式的创作过程中,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发言表达的机会,目的就是打开孩子的写作思路,唤醒埋藏在孩子心里的无数小星星,让他们闪亮。
第三个环节:唤醒每一个孩子创作的小星星
不是每一个孩子的小星星都能被唤醒,个别孩子还是没感觉。有时候我会从孩子紧皱的眉头或托腮的沉思中看出,有时候我会直接问:还有哪个孩子还没感觉,需要张老师帮忙?其他孩子都在创作了,我会单独把他叫到跟前,再次聊天,帮助孩子寻找写作素材或者一起写一个开头,或者给他阅读一篇我提前准备好的范文,直到他开心地有写作的感觉了。下面是昨天小曦同学的“写作”日记:
第四个环节:静悄悄的创作时光
第二节课,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完全放松,自由自在地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在创作前,我一般会让孩子们先完成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也就是作文提纲),一般孩子们都能在一节课时间洋洋洒洒地写出500字以上的文字。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根本停不下来,一个曾经不会写作的孩子(李文进)昨天竟写了五页,将近1500字,让同学们佩服不已,也可能啰啰嗦嗦,但没有关系只要孩子们喜欢写就好。正如一直倡导生命教育的著名教育家张文质老师说的:“你可以随便写,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精彩!”
闫学老师说过,“有智慧的课堂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召唤与吸引,更应是一种解放与激发,是使学生自由地驰骋于思维的无限世界中;课堂不是一座禁锢与控制学生的华丽建筑,它应是一个没有边界的星球,有着适合任何一种花朵开放的土壤,而教师就是一个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具备这种潜质的人。 ”我想我看到了这样的课堂,我更看到这样的课堂里的孩子。
附刘佳老师的评课:
一直很想听一节习作指导课,终于如愿了,有幸听了亚康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我的动物朋友》,印象最深的是老师注重读写联姻,自始至终让学生经历习作过程,指向习作思维与言语的发展。
印象一:教学过程浑然一体
亚康老师的教学主要分几步:第一步,聊动物朋友,“读明白”要求。让学生轻松进入课堂,并教会学生审题;第二步,通过“写作单”“理清楚”内容。教师匠心独具,运用思维导图等促进学生去真正构思,以此提高写作品质;第三板块,学名家名篇,“写生动”片段。老师依托评价标准,注重合理互评,扎实落实,让孩子当堂课修改,不走过场。这部分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设计与实施,板块清晰,重点突出,将生活与习作联系,思维与表达同行,让情感真挚抒发。
印象二:读写结合自然熨帖
习作教学,要依托教材,读写结合,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规律。这个单元尽管不是习作单元,但精读课文与习作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选用的三篇课文《猫》《白鹅》《母鸡》都是名家名篇,要明确作者的编写意图,体现阅读与习作的联系。课上,老师分别选取了这几篇课文或者课后补充阅读中的动物外形、生活习性、趣事的相关片段,再来一起阅读回味,并让学生与自己写的片段进行对比,探索大师们写作的秘密,习得他们的高明之处,鼓励学生在实践时尝试运用,这种“润物无痕”的方法指导让学生跳出了自己写作的“舒适区”,借助思维,实现从阅读到写作水乳交融般地链接,写出全新文章。
印象三:支架梯度巧妙搭建
习作教学不能简单“布置任务”,而应该让孩子明白一篇习作是怎样写成的,需要经历哪些过程。需要带着孩子真正在语言中“走一回”,自己去感受如何将想法、情感转变成文字。老师巧妙借助写作单,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抓住特点写外形、生活习性有个性、趣事分享有真情”的写作内容,解决了文章框架问题;借助名家名篇,阅读比较、尝试联系,指导学生写生动,有情趣,破解了本次习作中的难点,即框架之内言语到底怎样展开,既激发兴趣,更明确标准。这几个支架的巧妙搭建引领着儿童一步步习得写作的方法,从片段到整篇到全班作文集,这样一个“可视化”的学习历程,是扎实有效的。
附曾丽平老师评课:
听了张老师的课,真是获益匪浅。下面说说我的几点浅见:
1.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提取生活资源,再现生活。张老师把鹦鹉带进课堂,把孩子身边的动物朋友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
2.张老师紧扣单元目标,把习作教学穿插在课文当中,课前就进行了描写动物的小练笔,课上再利用学习单,教给孩子写作小妙招,向名家丰子恺学习,引导孩子进行习作,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孩子能写出那么优秀的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课堂扎实高效。
3.张老师及时捕捉学生语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评价和鼓励孩子。孩子在老师的点评中,不仅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并且更自信大方,更愿意进行表达。
4.张老师非常有亲和力,让人如沐春风,整个课堂轻松有趣,学生积极热情,听完这节课让人意犹未尽。
最后感谢张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高质量的习作教学示范课,引领着我们在教学路上不断思考,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