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数字背后的路

这几天,我的公众号后台变得热闹起来。

这一切,是从发了一组新中式照片开始的。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把图片配上几句文字,用手机发了出去。刚开始没什么动静,后来再看,阅读量开始几十几十地往上跳。一百、三百、五百、一千……到今天这组照片的阅读量达到了六千多。后台显示,平台还在持续推荐着。

接着,今天上午发的旗袍作品,到晚上超过了一千阅读,推荐量也稳稳地上升着。

消息栏里开始出现陌生人的留言,说“好看”、“仙女下凡”,关注数也慢慢往上涨。这种感觉很特别,像是独自在房间里说话,突然发现窗外站了不少人在听。

但高兴之余,我也看到了另一面。

前几天发的两篇随笔,阅读量很差。精心拍摄的汉服作品,看的人也不多。再看看那两组受欢迎的新中式和旗袍,对比很鲜明。

看着后台的数字,我心里有了想法。

一直以来,我主要拍汉服,喜欢它的古典美。那是我个人的爱好,我会继续拍下去。但公众号这个刚刚重启的平台,似乎更偏爱新中式和旗袍。数据不会说谎,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读者更喜欢看什么。

这让我想起泡茶,我自己最爱用那个厚重的陶壶,但来的客人都说用白瓷杯泡的茶更好喝。既然要想数据量,是不是投粉丝之所好?

想通了这点,心里就明朗了。为了把这个公众号做好,我决定接下来多拍新中式和旗袍。这不是放弃自己的喜好,而是找到了一个连接点,既能继续我热爱的摄影,又能让更多人看到并喜欢。

汉服是我的根基,不会丢。新中式和旗袍,就像是生长出来的新枝桠,它们更贴近现在人们的审美,更容易被接受。

做这个决定时,心里反而轻松了。创作不就是这样吗?既要听从内心的声音,也要听听外面的回响。

这条路,我会继续走下去,只是调整了一下方向。带着相机,带着热忱,去看看这条新路上,会有怎样的风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