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考:
巴菲特每天6:45起床;
乔布斯每天6点左右开始工作;
潘石屹每天4点起床,6点开始晨跑,8点前开始工作......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习惯。
环卫工每天4点起床工作;
卖早点的每天5点起床推车上大街;
隔壁退休阿姨每天6点起床活动筋骨......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份的普通民众也有早起的习惯。
细心观察,生活中早起的人很多。因为,他们内心都有一个认知驱动—早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晚起经历,看到朋友们晒的早起打卡的照片,内心艳羡不已。于是,就报名了一个早起打卡群。
报名之初,理智脑主导了大脑,以为单靠意志力就能解决赖床问题,坚持21天后能养成早起的习惯。
刚开始的几天还好,慢慢地,我有些力不从心了。
早起打卡后,我要么拿着手机逛某宝;要么洗漱一番后,觉得上班尚早,为了消磨时间,开始倒腾化妆;要么干脆继续倒头再睡。
在不知不觉间,情绪脑已经主导了大脑。情绪脑的特点是避难趋易,所以,打完卡之后,我后面的动作再正常不过了。
但这样的早起打卡,只是形式主义的打卡,为了满足填补内心的欲望而打卡,自身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
接触了《认知觉醒》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大脑的结构,让我明白早起这件事,需要动用理智脑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而不是一味地凭意气用事。
早起不是目的,早起后做什么,才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关键!
早上醒来,我的精力得到了重启,注意力既纯净又集中,用来阅读再合适不过了。
这样做,不会因为早起无事可做,让时间白白流失;也不会为了形式主义而早起,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早起。
稻盛和夫说过:“成功,就是不断的接近目标。”
截止到今天,我已经坚持了23天早起阅读。
往后的日子里,也会不断地用这种方法接近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