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第八章第一节早起:无闹钟、不参团、不打卡,我是如何坚持早起的

阅读思考:

巴菲特每天6:45起床;

乔布斯每天6点左右开始工作;

潘石屹每天4点起床,6点开始晨跑,8点前开始工作......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有早起的习惯。

环卫工每天4点起床工作;

卖早点的每天5点起床推车上大街;

隔壁退休阿姨每天6点起床活动筋骨......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份的普通民众也有早起的习惯。

细心观察,生活中早起的人很多。因为,他们内心都有一个认知驱动—早起,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晚起经历,看到朋友们晒的早起打卡的照片,内心艳羡不已。于是,就报名了一个早起打卡群。

报名之初,理智脑主导了大脑,以为单靠意志力就能解决赖床问题,坚持21天后能养成早起的习惯。

刚开始的几天还好,慢慢地,我有些力不从心了。

早起打卡后,我要么拿着手机逛某宝;要么洗漱一番后,觉得上班尚早,为了消磨时间,开始倒腾化妆;要么干脆继续倒头再睡。

在不知不觉间,情绪脑已经主导了大脑。情绪脑的特点是避难趋易,所以,打完卡之后,我后面的动作再正常不过了。

但这样的早起打卡,只是形式主义的打卡,为了满足填补内心的欲望而打卡,自身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

接触了《认知觉醒》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大脑的结构,让我明白早起这件事,需要动用理智脑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而不是一味地凭意气用事。

早起不是目的,早起后做什么,才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关键!

早上醒来,我的精力得到了重启,注意力既纯净又集中,用来阅读再合适不过了。

这样做,不会因为早起无事可做,让时间白白流失;也不会为了形式主义而早起,而是为了自己的成长早起。

稻盛和夫说过:“成功,就是不断的接近目标。”

截止到今天,我已经坚持了23天早起阅读。

往后的日子里,也会不断地用这种方法接近我的目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