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子伴读:
古诗打卡:幼女词和官仓鼠。
英语打卡:新的一篇 over the river,
感觉句子越来越长了。
数学练习了几页计算,顺便陪聊了一下给出数字说出一个应用问题。20-1=19 他说的是妹妹有20个纸尿裤,用了一个,橱柜里还有19个了。
绘本阅读:有你真好,爸爸陪儿子读。
我陪女儿读了玛德琳的故事。
2. 一起来读书 小王子 Day2
昨天读的内容我觉得和儿童绘画心理有关系,今天我读到的内容我觉得是和孩子沟通的技巧有关。
叙述者飞行员说起小王子的星球被发现的问题时,提及第一次发现这颗小行星的是一个土耳其天文学家,可是没有人会相信一个穿着土耳其服装的人所说的话,“大人们都是这个样子:以貌取人。”后来1920年换了西装,这一回所有人都同意了他的观点。还说起大人们喜欢数字的习性:面对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大人会问:“他几岁?有几个兄弟姊妹?体重多少?他父亲赚多少钱?”而小朋友会问的是:“他的声音好不好听?他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有没有收集蝴蝶?”这些成年人看似没有意义而近乎无聊的问题,在儿童世界里却是实质性的问题,是了解别人的关键。而前者用数字或者量化而标明的身份却正是当代社会所普遍认可的重要标杆。春节回家亲戚朋友之间,也大多会问的是,多大了,工作几年了,结婚了吗,有几个孩子了?这些是很多人所认为的真实的生活,———指向物质层面的生存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更多的是人生追求的“物化”,是对“真实”的遮蔽。和孩子聊天的时候,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不妨从细节开始。聊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吧, 比如,聊聊他的朋友,聊聊游戏,聊聊怎么学会的滑板车,聊聊沙子,积木, 水,聊聊小怪兽和英雄。与孩子沟通总是需要一些小妙招,最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跟孩子沟通,并且聊他最近发生过的事情的一些细节,才能深入孩子的世界,理解他。
读到小王子问飞行员花, 花长刺有什么用。 而飞行员给出一个带有评判性的回答“什么用都没有, 纯粹是花儿的坏性子在作怪。“小王子不相信他说的, 为花儿辩护,说花儿是天真的,纤弱的,他们以为有了刺,别人就不敢碰了,可你,却认为花儿。”飞行员接着又说:行了,我什么也不认为, 我在干正事。小王子说在这个时候飞行员特别像一个大人。 小王子只要提了一个问题,就不依不饶的要得到答案, 而飞行员却因为一个螺丝自己心烦意乱,随口回答。我觉得这样的对话在我们日常和孩子之间经常会出现。 孩子会对于一件不懂的事情刨根问底,因为他们好奇, 不懂, 所以就喜欢问为什么。不懂就问,这也是之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的。 可是现在孩子问你的时候, 想一想你是不是因为别的事情而带着情绪来回答孩子呢?你有没有表现出很大的耐心来应对孩子的问题呢?当我们忙于家务或者工作时, 孩子这时来和你问问题, 如果你说出一句: 不要来烦我, 我在做正事呢。 孩子听了可能就会觉得受冷落, 难道我干的事情就不是正事吗?孩子就想我是不重要的。 读到这里也很想跑到书里去拥抱下小王子,幸好书中的小王子有飞行员来安慰他了,而且他还有一只羊陪着他。 而我们对于失落中的孩子有没有给与足够的安慰和关心呢? 读到这里,我想以后,孩子问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正面回应他, 即使当时回应不了,或者你有情绪,也要和他们表达清楚, 告诉他忙一下就过来找你, 而不是说一句不要来烦我,没看我忙着吗?静下心来接收孩子沟通的信号,并且做出相对合理的回应。如果正好手头有很多事情忙着,那么宁愿缓一缓,也不要敷衍孩子。保护孩子沟通的意愿很重要!
另外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发生的一个状况,就是大人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方说,当儿子说:“读拼音无聊死了”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接着说:“拼音不无聊啊!一个个字母宝宝都有他们的名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相信我,只要你这么一说,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因为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了回去。
比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拼音很无聊啊,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
“因为我本来以为学拼音是可以像唱歌似的呢,结果却要重复发出声音读无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语调、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
只有平时我们对于孩子任何再小的事情都是保持兴趣、乐于聆听却从不评判,孩子才愿意自然而然和我们分享他们的事情,包括他们觉得不舒服的事情。这份安心是需要日常点滴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