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
4.腓肠肌痉挛
(1)杨某某,男,27岁。在夏季一次割麦时,突然右小腿抽筋,痛苦异常。用下法立即解除。
治疗方法:患者坐或站着均可。术者位于患者一边,两拇指用力掐在承山穴上,其余两手四指紧抓胫骨。嘱患者将痉挛小腿伸直,腓肠肌痉挛即可解除。〔宋厂义.赤脚医生杂志.1977;(5):28.〕
(2)楚某某,女,11岁,学生。两小腿肚疼痛已有32天,夜间尤甚,经省某某医院诊断为腓肠肌痉挛。采取针灸、理疗、中西药治疗无效,来我院门诊治疗。查体:行走困难,两腿发凉,腓肠肌明显萎缩,承山穴压痛明显。遂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分别注入两侧承山穴,每穴10毫升。次日,穴位局部红肿热痛,患者夜间出汗、发热,体温38.2℃。第5天,局部反应逐渐好转,体温正常。第8天局部反应消失,小腿部情况良好,腓肠肌萎缩现象也得到改善。〔任继高.陕西中医.1984;5(5):37.〕
【按语】承山属太阳经脉,“主筋所生病”,可以治疗“腘如结,踹如裂,踝厥”等病证。承山又位于小腿肚之中间,刺该穴舒筋活络,温经散寒,使寒邪得除,痉挛、寒凉得解,用于治疗腓肠肌痉挛、下肢发凉等症。葡糖注射液可加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
5.痔疮
(1)王某某,男,45岁。主诉:患痔疮10余年,近期加重。肛门视诊,不能确诊,决定用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刚触及肛门部皮肤,患者疼痛加剧,遂按下法针刺双侧承山穴止痛,针刺后疼痛消失,顺利地完成了肛门部检查。
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一手托患者足跟,嘱其用力着术者掌心,术者另一手拇指标记穴位,然后用26号2寸毫针,于承山穴快速进针约1.5寸,作强刺激捻转,每分钟约350次,以患者感到酸麻胀样针感向腘窝、小腿、足底部放散〔多数向小腿、足底部放散〕,或局部胀痛为度,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赵宝文.中国针灸.1986;6(2):24.〕
(2)李某某,女,35岁。住院号00150。患者肛门部出现一圆形肿块,约1.5×2厘米大小,暗紫色,触痛明显,肛肠科确诊为血栓性外痔。经用“1”号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注射后数分钟,患者肛门部疼痛剧烈,呻吟不止,遂针刺承山穴,患者即时感到疼痛大减,留针30钟,疼痛消失。以后未出现疼痛。〔赵宝文.中国针灸.1986;6(2):23.〕
【按语】足太阳经别自踹别入肛门。痔是肛门局部静脉曲张引起的疾病。中医辨证属经络闭阻,气血壅滞。故泻承山可通络散瘀,消除肛门局部血肿胀,达到止痛目的。《马丹阳十二穴歌》载“承山名鱼腹,……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穴中刺便安。”
6.痛经
(1)姜某,女,24岁。1984年6月17日初诊。自述5年前,因经期动怒,每逢月经来潮即小腹胀痛难忍。曾服中西药,效不显,现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行不畅,经量少,色黑有块,两乳房胀痛,舌暗有瘀点,脉沉弦。证属气滞血瘀型痛经。此乃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机不利,经血滞于胞宫所致。治以理气活血,祛瘀止痛取穴:气海、太冲、三阴交、关元、天枢、中极。手法:泻法。经治7次不效。遂按马丹阳《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中之承山穴,快速直刺1.5寸深,得气后,用泻法行针2分钟,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经治1次诸症悉减,连针7次而愈,至今未复发。〔张代南.辽宁中医杂志.1989; (2):26.〕
(2)赵某某,女,19岁,工人,未婚1984年4月17日下午来月经前数小时少腹疼痛剧烈,请某医治疗,经针刺三阴交、足三里、肾俞等穴半小时无效,又肌注复方氨基比林和安定各1支,1小时后仍无效。此时患者在床上翻滚,高声叫痛,伴恶心呕吐。家人请余往诊,立即针刺承山穴,深1.5寸,强刺激约1分钟见效,3分钟腹痛明显减轻,诉全身乏力,约5分钟后患者入睡,留针10分钟起针。当晚月经来潮无阻,见多量紫血块,次日坚持上班。〔吴成善.中原医刊.1989;16(1):21.〕
(3)戴某某,女,24岁。1976年4月某日上午就诊时,自诉经行不畅、少腹疼痛。针双侧承山穴,强刺激1-2分钟,并于留针间隙捻转,约一刻钟后,诉腹痛渐减,再留一刻钟后腹痛基本缓解。嘱下午再针1次。下午来时,说中午已下数块瘀血,腹痛已止,故不再针刺。〔张安莉.江西中医.1983;(1):43.〕
(4)朱某某,女,22岁。1984年10月21日初诊。痛经5年,加重半年。昨天月经来潮,色黯红量少,少腹疼痛,如锥如刺,呼号痛绝,面白肢冷,食谷欲呕,舌苔淡白,脉沉涩,此属气滞血瘀寒凝。当即针刺承山穴,疼痛缓解,留针30分钟,面色转红,疼痛立止,下次月经来潮,又针1次,访至1985年5月底,未见复发。
治疗方法 令患者俯卧,以3寸毫针刺双侧承山穴,徐徐捻转进针,以有强烈针感为度,留针15-30分钟。
效果:13例患者,立即痛止者11例,缓解2例,有效率100%。〔田凤鸣,等.河北中医.1985;(6):41.〕
【按语】痛经多为气滞血,或寒凝胞宫所致,与肾的关系密切。肾与膀小相表里,针泻承山穴可驱除腹中寒气,散解胞宫瘀滞,调理冲任气血,通则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