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下常能听到的一句话:兵者诡道。
兵者诡道可能是《孙子兵法》中被误解最深的一句话,很多人将其看作是阴谋诡计的代表,认为是不讲诚信。对于这句话,不能忽略它的出现背景与目的,它是因战争而出,而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目的是在国家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战场不是讲道德规范的地方。《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说战略一词从词源上讲本来就与诡诈有关。本文将介绍兵法中的诡道,并结合全书谈一下如何应对敌方的诡道,最后仍然是以生活为目的谈谈诡道在当今的适用性。
一、如何实施诡道?
《始计篇》将诡道的实施方式说的非常清楚: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总而言之,诡道就是示形伪装,反其道而行,和敌人拧着来,对方怎么不舒服就怎么做。
明明自己有实力,偏要展示出实力不足的样子,韬光养晦,让对手放松警惕,以求最终的胜利。三日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是示弱伪装的高手。
实力不够,却能装作实力强大的样子蒙骗他人,使用空城计的诸葛亮、创造庞氏骗局的意大利人庞齐都是这方面的专家。
毛主席对游击战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是诡道的具体应用,充分的体现了如何让敌人不舒服: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原文用一句话总结了诡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这句话也是名言,总结下来就是不按套路出牌。这种违反常理的行为绝不能提前透露,不然就不灵了。
二、如何识别对手的诡道?
诡道不仅自己能用,对手也能用,所以在竞争当中一定要做到知彼知己,不然会掉进对方的圈套。作为一本实用主义的典籍,《孙子兵法》自然也给出了对应的观点。纵观全书,我认为应对敌方诡道的方法有三个。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间谍,第十三篇《用间》就很直白的写到:先知者,知敌之情者也;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告诉我们要提前了解敌人的动向,如果能够以极其智慧的人作为间谍,必定会取得胜利,而且三军要以间谍所提供的情报作为行动的前提。这方面的案例非常多,比如我党的孤胆英杰熊向晖,在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从事秘密情报工作12年,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评价他“一个人顶几个师”,周恩来赞誉他为龙潭“后三杰”之一。
第二个方法是通过经验和逻辑判断,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到本质。第九篇《行军》就罗列出了大量识别地方诡道的案例: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敌人离我很远但挑战不休,是想诱我前进)
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群鸟惊飞,是下面有伏兵;野兽骇奔,是敌人大举突袭)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敌人使者措辞谦卑却又在加紧战备的,是准备进攻;措辞强硬而军队又做出前进姿态的,是准备撤退)
类似的案例在《行军》篇中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专门找来一读。
第三个方法是主动调动敌人,将敌人化整为零,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从而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让诡道无法施展。第六篇《虚实》写到: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比如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所说的“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革命战争中毛主席主张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三、我们该如何做?
对于读书,我一直秉承着“书为我用”的观点。诡道,这个战争时期的思想产物在现代依然有指导意义。
首先,在今天这个讲究法制的社会,一切竞争都要建立在法制之上,在这方面绝对不要动什么“诡道”的歪脑筋,该按照合同付款的就付款,产品质量要以合同约定为准,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必须要受到制裁。供应商、客户是自己的商业同盟,如果把坏心思都用在他们身上只能是自掘坟墓。
其次,要学习诡道中的示弱思想,在自身实力还不足的时候学会韬光养晦,闷声发财,而不是过度张扬四处树敌。
第三,应将诡道的出其不意思想作为战略指导,在对手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业务突破口。比如众多互联网企业意图进军社交软件领域,却无法打破腾讯垄断,而字节跳动则出其不意的推出短视频软件,从一个腾讯毫无防备的领域完成了超越。
所以,现代化的诡道,应该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心态;是面对阻碍不言放弃,努力去另辟蹊径的精神。
结语
1、兵法中的诡道是示形伪装、和敌人拧着来;
2、破解敌人的诡道靠的是有效的信息、逻辑推理、绝对的实力;
3、当今的诡道是韬光养晦的态度,是另辟蹊径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武. 孙子兵法
[2] 李零. 兵以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