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崔玉涛 / 刘子君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21-9
自然养育就是将孩子作为一个整体去了解,接受他原本的特点,同时也能带着尊重的心态,在顺应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朝社会公共秩序的方向进行引导。
养育的核心是家长的观念。健康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家长调整养育方式去预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控制和改造孩子,而是引导、帮助他。
十余年的理念
01 什么是自然养育?
◆ 好的医生面对复杂的症状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能看透症状间的联系,从一个病根上去找原因。
◆ 排便问题、长得不好、睡觉不踏实、说话不清楚,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孩子吃的东西太软烂,咀嚼能力锻炼不够造成的!
◆ 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口味比较香甜的磨牙饼干,或者造型可爱的小馒头,让她尝试啃咬,而且吃饭的时候大人要刻意做示范来嚼,日常给孩子准备饭,从比较有嚼劲儿的小颗粒开始慢慢过渡……
◆ 所谓自然养育,就是要求家长了解孩子、接受他先天的特点、尊重和顺应他的需求。而父母的作用,就是努力为孩子提供辅助和引导,帮他变得更好。
◆ 孩子有抗拒咀嚼的表现时,作为家长应该引导,抱着“长大就好了”这样的心态将问题置之不理,就会耽误孩子的生长发育。
◆ 自然养育就是将孩子作为一个整体去了解,接受他原本的特点,同时也能带着尊重的心态,在顺应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朝社会公共秩序的方向进行引导,而不是完全按家长自己的想法、遵照某种“标准”,去努力改变孩子。
02 怎么会想到自然养育?
◆ 养育的核心是家长的观念
◆ 因为想做到“自然”这个前提,就意味着家长能够清晰地认识并且接纳现状,然后再带着平和的心态,以尊重为基础,用最顺应孩子成长的方式去辅助孩子的发展,纠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 孩子的很多健康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家长调整养育方式去预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绝对不是控制和改造孩子,而是引导、帮助他,在符合社会秩序的前提下,依据他自己原有的轨迹或引导出的轨迹成长得更好。
如何养
01 孩子并非缩小版的成人
◆ 不提倡频繁给孩子洗澡、使用沐浴露,更不提倡搓澡,其实是为了保护小朋友皮肤表面的分泌物和皮肤的完整性,而这层分泌物带来的那种顺滑,和涂上一层润肤乳制造的滑溜手感,对于孩子的健康保护来说可不是一个等级的。
◆ 水温最好控制在38℃左右,每次洗澡时间也不要太长,10~15分钟相对来说会比较合适。
◆ 成人“减脂餐”——少油、少盐、少碳水
◆ 我们成年人对于体重的诉求是控制,是期待它“不要涨”,但是孩子的体重需要合理地增长。也就是说,两类人群对于健康体重的要求标准是不同的
◆ 孩子在可以接受牛奶后,满两岁之前要注意选择全脂牛奶,提出这个建议的核心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脂肪摄入不足的情况。
◆ “养生”的健康餐,反而可能导致孩子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02 早产儿出院只是个开始
◆ 早产儿的定义是出生孕周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孩子。
◆ 顾及生命,更要照顾生存质量
◆ 随时了解孩子的状态,调整养育方式,积极地管理孩子的健康,还是有效果的。
◆ 早产儿的家长,千万要关注孩子患脑瘫的风险。
◆ 坚持定期带孩子去体检
03 不要做婴儿大便的奴隶
◆ 过度喂养
◆ 绿便、奶瓣
◆ 基本可以确定就是因为母乳容易吸收,而孩子本身的吸收功能也比较好,相当于吃下去的母乳都被高效利用了,肠道里并没有什么残渣,于是就出现好几天不排便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攒肚”。
04 我的妈呀!孩子便血了!
◆ 要是血液混杂在大便里,那么血很可能源于肠道,但如果血液和大便是分离的,血浮在大便表面,那么很可能是因为肛周的皮肤撕裂,也就是肛裂导致的。
◆ 血液的颜色也是个判断依据,一般消化道出的血到了大便里,就会呈暗红色、暗紫红色,甚至黑色。
◆ 就是把一片黄连素泡进250ml左右的温水里,等药片完全溶解之后,用软布蘸黄连素水给孩子的肛门进行热敷。一次热敷差不多持续15分钟,每天敷一次就可以,这种方法能把可以消毒的、带有抗生素的水送到裂口处,治疗效果很明显,一般只需要坚持几天,肛门的裂口就可以痊愈了。
◆ 肛周处涂上凡士林,帮助润滑肛门周围的皮肤,也能让孩子排便更容易些。
◆ 粉红色的黏液,这个黏液其实是脱落的肠黏膜细胞。
◆ 消化道出血时,血液会混在大便中,且大便呈暗红色、暗紫红色、黑色,或类似醋栗冻的红褐色。肛裂等外伤情况下,鲜红色的血会覆盖在大便表面。正常脱落的肠黏膜会使大便中混有粉红色黏液,黏液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会变成无色。
05 趴着真的不会压迫心肺
◆ 趴是大运动的基础,也是精细运动的基础
◆ 单次趴的时间先从2~3分钟开始,等到孩子3个月左右时,可以延长到15分钟左右,每天两次。
◆ 困了、饿了、刚吃完奶时,都不是锻炼的好时机。
◆ 一举胸、二抬头、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
◆ 趴是一切大运动的基础,也是精细运动的基础,这个动作并不会压迫孩子的心肺。另外,足月健康的孩子,练习趴卧时全程有成人在旁看护,出现危险的概率非常小。在孩子能自如翻身前,常规不推荐孩子以俯卧姿势睡觉,如特别必须,睡眠全程都要有密切监护。
06 为何孩子这么容易“缺钙”?
- 孩子肠绞痛、夜醒——主要原因通常是食物不耐受或者食物过敏;
- “枕秃”——基本都是摩擦这个动作;
- “骨头软”,没法长时间保持站立——主要是肌肉力量不足;
- 出牙晚——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
- 汗多——自主神经发育还不够健全,几乎都是从集中在头上出汗;
- 骨密度低——正是说明孩子最近长得比较快;
————
PS: - 孩子满13月龄还没有牙齿萌出,这个才能被判定为出牙晚。
- 孩子出牙早晚和是否缺钙没有关系,主要是和遗传还有牙龈是不是接收到了足够的刺激有关。如果孩子真的缺钙,在牙齿上的表现不应该是不出牙,而是乳牙的牙质不好。
- 日常饮食中一般钙充足,需要关注维生素D3摄入,(1岁前 每天400IU,一岁后每天600IU,关注单位:1微克=40国际单位1μg=40IU),要适量,长期超剂量会中毒。
◆ 身体健康、饮食正常基本不会存在缺钙的问题,家长需要关注的是维生素D的摄入量。至于常和缺钙挂钩的夜醒、汗多、枕秃、抬头晚、出牙晚、骨密度低等情况,大多与养育方式有关,或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07 “吃”这件事可不简单
◆ 家长可千万别掉进那个误区:把养孩子的目的变成了满足自己。
◆ 吃饭对于孩子来讲,不仅是摄入营养的过程,它也是促进发育的好机会,比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促进手眼协调能力、锻炼精细运动能力等,所以家长要善用每次进餐的机会,不要只把目光停留在让孩子把饭菜“吃下去”。
08 养孩子不是求自我满足
◆ 别给孩子压力,更不要过度追求每顿都吃一样多
◆ 把主食、菜、肉混在一起喂
◆ 为孩子添加辅食时,最好选择家人常吃的食材,保持“平常心”,并且添加的量和种类都要循序渐进,每加入一类新食物,最好先尝试并观察3天。在加工辅食时,食物的性状要注意遵循“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变化规律,慢慢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09 快停手,孩子不是试验品
过敏问题
◆ 回避试验阳性
◆ 激发试验阳性
◆ 大家要从思想上转变,别老盯着那一两样孩子不吃或者暂时不能吃的食物不放,一种不行可以选择另一种,不必过分纠结。
◆ 孩子吃完让他过敏的食物之后,会出现口、唇、舌的红肿和瘙痒等,这是最早的症状。
◆ 热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痱子。
◆ 痱子是由很多小红点组成的,摸上去会有轻微扎手的感觉;湿疹就是一片一片的,表面会有脱屑、小裂口、渗水的情况。
◆ 出痱子的速度会更快一些,十几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内就出现大面积的疹子;
◆ 湿疹通常成片出现,表面会有脱屑、小裂口,甚至渗水。
◆ 过敏的症状,确认时也只要用一次“回避 + 激发试验”即可。
10 频繁“消毒”,消掉了健康
◆ 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其实是离不开细菌的。消毒剂用错了,反而可能会给健康带来无妄之灾。
◆ 如果孩子发烧、咳嗽等症状不严重,而且吃、喝、睡的情况基本都没受到影响,精神状态也还可以的时候,3天之内能不去医院就不要去
◆ 用来刺激孩子免疫系统的疾病应该是自限性的
◆ 过于强大的“敌人”时,就得靠预防接种了
◆ 保护孩子健康的肠道菌群,生活里不要滥用消毒剂。
◆ 益生菌制剂真的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神奇。
◆ 自然分娩、母乳喂养、适度清洁、按时接种疫苗、不滥用抗生素……这些才是保护免疫力的正确做法,而期待靠大量使用消毒剂来消灭掉一切病菌,非但不能营造出完美的生活环境,反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
11 益生菌制剂不是万能药
◆ 益生菌除了怕空气,还怕烫,所以最好用40℃以下的水送服,而且冲好之后最好马上让孩子喝下去
◆ 避开抗生素
◆ 给益生菌提供粮食
◆ 纤维素还有个名字叫益生元,它其实是益生菌的食物
◆ 在孩子有经常性腹泻、便秘,有乳糖不耐受、过敏等问题,或者出现肠绞痛时,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会有缓解症状的辅助作用,但让孩子恢复健康的根本还是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另外服用益生菌制剂时,也要吃够剂量、温水送服,同时补充足量纤维素。
13 没有起跑线,只有生长曲线
◆ 孩子平躺时候测得的数值叫身长,而站着时候测得的数值叫身高。
◆ 孩子2岁前躺着测量身长,2岁之后就要站着量身高了
◆ 头围反映孩子大脑发育是否正常
◆ 定期测量身长(身高)、体重、头围等各项数值,并在生长曲线图表上描点,之后将各点连接,通过连贯的曲线来客观监测孩子的生长情况,并且正确解读孩子的曲线所处的百分位,不盲目追求“最高指标”。
如何育
◆ “养”更多地关注生理健康,也就是“生长”,而“育”则更多地偏重心理发育。
01 家长别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在养育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更像是个陪孩子一起长大的伙伴,而不是一味训诫、管束孩子的“严师”。
◆ 蹲下来才能看见孩子的世界,父母最好把自己定义成孩子的伙伴,带着尊重的心态,用自己的经验去引导他成长,必要时给予平等的辅助,而不是始终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用“管理”和“说教”来约束孩子。
02 孩子不需要天天都快乐
◆ 先认同情绪,后解决问题
◆ 耶基斯多-德森的倒U形曲线
动机过高,导致效率下降、焦虑上升
◆ 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孩子郁闷时,最重要的不是消灭这种情绪,而是面对。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大致按照“认识——认同——表达——疏导”的顺序,有步骤、有策略地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03 早教其实不等于早教班
◆ 孩子的突触数量在三四岁达到顶峰之后,就会开始根据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慢慢被修剪,这样信息也能传递得更有效准确。
◆ 良好的家庭环境,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早教发生得最早也最自然的地方。而这个环境里,又包括丰富的物质和稳定的情感两方面。
◆ 丰富的物质并不等于要求家长花费大量金钱,源源不断地给孩子买新玩具,而是要求家长多花心思去开发。家里的瓶瓶罐罐,室外的泥土花草,其实都可以变成孩子的玩具,帮助他认识世界。
◆ 高质量的陪伴要求的是父母心态上的投入和关注,并不是一刻不停地和孩子互动,更不是包办代替式的照顾。
◆ 早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认识和适应社会,其实生活就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课堂。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早教就开始了,父母积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活动机会,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早教。
04 真的是贵人语迟吗?
◆ 当孩子用眼神、手势或者表情提出需求的时候,别马上满足他,而是以故意“犯错”“打岔”引导着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几次之后让孩子明白,说话比一切暗示都能更快地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 专注、温和地看着他,给他足够的时间说出想说的话。
◆ 语气平静、吐字清楚地告诉孩子正确的说法
◆ 每天吹10~15分钟气球,如果觉得太无聊,也可以吹羽毛、吹纸条、吹乒乓球
◆ 人的语言发展需要引导,家长在孩子学说话期间,要和他多交流,不间断地、反复地提供语言刺激,还得注意为孩子创造说话的环境,让他有开口的机会。另外,为了让孩子清晰发音,口唇肌肉训练也不能忽视。
05 这孩子是不是有心理疾病?
◆ 儿科医生开的四个处方:医疗、运动、营养和心理。
◆ 多动症的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说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自己没法控制的、没任何意义的动作,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也不能集中,不能安静下来。
◆ 如果孩子正在认真地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多给他些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要横加打扰。
◆ 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时,千万别因为了解到了零星的信息就给孩子随便贴标签,无论是自闭症还是多动症,都有各自的综合表现,不能只靠个别现象下定论。并且确诊时,也需要专业医生,借助专门的量表和专业手段进行全面评估。
06 电子设备到底能不能看?
◆ 婴儿时期,不需要,不用看;两三岁了,需要更多媒介认识世界,加上有为社交时储备谈资的需要,可以开始适当地看;再大一些,有学习的需求了,电子设备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就更无法避免地要使用它。
◆ 先说设备,越大越好:一般来说,电视优于电脑,电脑优于平板,平板优于手机。投影仪清晰度低,不建议。
◆ 一般要求观看距离是电子产品屏幕对角线的3~5倍。
◆ 有个法则叫“20、20、20”,是说孩子每看20分钟,抬头远望20英尺(约等于6米)的距离20秒。
◆ 孩子每天至少要保证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因为户外的自然光线能促进眼底视网膜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能减慢眼轴长度的伸长速度,这样就起到了预防近视的效果。
◆ 缺乏人际互动。
◆ 使用电子产品时,要注意保证环境和屏幕的光线适宜。使用时,孩子的眼睛与电子屏幕的距离要保持屏幕对角线长的3~5倍,并且用眼时遵循“20、20、20法则”,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保护视力。另外坚持户外运动,定期检查视力,也都有助于保护眼睛。
07 夸孩子,原来也有这么多门道
◆ 相比夸孩子“你真聪明”,家长肯定孩子的努力、态度、坚持、勇气、创意、方法、条理性等会更好。
◆ 皮格马利翁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 夸就是夸,别牵扯过去和未来。
◆ “寄语未来式夸奖”激励作用不大,制造的压力可不小,相当于让孩子自己被自己的成功绑架
◆ 夸孩子时,称赞的内容要具体、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发自内心真诚地夸赞,不要言过其实,夸奖不要建立在贬低别人的基础上,所有的称赞内容都不要牵扯过去和未来,表扬的话多当着他人说出来,而且要多强调具体场景。
08 孩子真的会越挫越勇吗?
◆ 父母的职责之一,就是陪孩子一起去面对挫折,当他遇到困难时,能给他提供认知、情感、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让孩子的心能有个避风港,不会独自去面对焦虑和恐慌。所以,让孩子在父母的支持和引导下,慢慢形成抗挫折能力,这才是挫折教育的要义所在。
◆ 抓住这些不起眼的“机会”,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面对问题,再拓展思路去解决,最终走出挫折的困境。
经典案例我们要学习
- 安抚他的情绪:“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小车,现在它坏了你很伤心。妈妈心爱的东西坏了也会伤心的,咱们抱抱,你哭一会儿心里就会舒服不少。”
- 布置了一个任务:“你想想,这辆小汽车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如果想修好它我们该怎么做?如果修不好了,我们还能拿这个坏汽车做什么呢?如果找不到别的用途,咱们能怎么纪念一下你这辆‘死掉’的小汽车呢?”最后妈妈说:“你先认真想想这些问题,等我和崔爷爷再说几句话,咱们出去做个方案。”
◆ 爸爸妈妈理解你的处境,也明白你的感受,我们会提供帮助,给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让你能够渡过难关。
◆ 想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重点不是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而是父母理解孩子所处的困境,陪他一起去面对挫折,调整低落的情绪,鼓起面对问题的勇气,分析问题的症结,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勇敢地面对所有。
09 要求孩子“听话”,会抹杀独立性吗?
◆ “听话”与“保持个性”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让孩子学会倾听、抓住重点,并且善于独立自考,对将听来的内容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才是“听话”的真谛。让孩子有独立思想的关键,是尊重他的想法和选择,而非一味地鼓励“不听话”。
10 天啊,我的孩子说谎了!
◆ 给孩子一个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的环境,让孩子可以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并且从父母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
◆ 孩子在3岁前,说谎大多是无意识的,3岁后,会开始有目的地说谎。之后,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谎言更多的用来进行自我保护。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用平等和尊重的心态和他交流,从根源上解决说谎的问题。
11 孩子不想写作业?那就不写吧!
◆ 孩子、大人各拿一把勺,粥、汤这类容易洒的食物家长喂,蔬菜块、小肉饼这些容易清理的食物孩子自己吃,这样家长清扫负担小一些,孩子也能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两全其美。
◆ 想让孩子自律,前提就是要给他自由。家长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看问题的角度,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给他理解、信任和空间,同时也帮助孩子明确规则,控制自由的尺度,让他能够在自由驰骋的同时,顺利融入社会,学会为结果负责。
12 别借人家的,爸爸送你个游戏机
◆ 做孩子的伯乐,发掘他的潜能
◆ 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释放的个性,在具备良好品质的基础上放飞的自我,在极度自律的生活里收获的自由,这些对孩子来讲,才是真正的幸福,而这一切也正是自然养育所追求的终极目的。
◆ 自然养育要求的是家长能和孩子一起成长,做他的伯乐。一方面,家长要发掘孩子的爱好和潜能,帮助他扬长补短;另一方面,家长还要当好孩子的“纪律委员”,让他能在“做自己”的同时,也“守规矩”,慢慢地学会自我约束,建立自主性和意志力,更好地融入社会。
写给新手父母
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
◆ 即便家庭中是多个人共同照顾孩子,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的地位也始终都不可替代,承担下这个角色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花费时间与心思,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心理需求,给他提供足够且有效的陪伴,建立安全感。
02 从“丧偶式育儿”到“模范爸爸”
◆ 大部分家庭的矛盾都是缺乏沟通或者说沟通方式欠妥当造成的
◆ 关键,就是丈夫要主动,妻子多放手
◆ 在“养成模范爸爸”的过程中,男同胞们务必要先主动起来,拿出积极的态度接受培养,而妈妈们也要保持耐心,多给丈夫学习的时间和犯错误的空间,平心静气地沟通,让他慢慢积累带娃的经验,收获成就感。
03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 当家人之间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千万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别站在各自的立场去争论谁更有“理”,抛掉对于“论对错”“争输赢”的执念,而是尽量调整情绪转换思路,以孩子的诉求为出发点来考虑整件事,那么通常结果就会是双赢。
经典案例我们要学习
奶奶说摸着孩子小手有些凉,让再给孩子加件衣服,孩子爸爸脱口而出:“不冷,跟您说了不能摸手,不准。”奶奶当众被将了一军,脸色沉了下来,不过大概迫于当着外人又不好发作,自己就伸手要去拿衣服给孙子穿。这时候儿媳出马了,她边把衣服递给奶奶,边说:“是得小心点儿,别着凉感冒了。不过妈,我刚才摸他后背好像有点汗。您看汗落了吗?”奶奶见儿媳能理解自己的心思,表情缓和不少,伸手摸了摸孩子后背,说:“是有点儿潮乎。”儿媳接着说:“怪不得崔大夫说看孩子冷不冷,得摸后脖子那个位置呢,光看手的温度容易判断不准,小孩儿手就是偏凉,看来还真是。”
◆ 说话讲求技巧有多重要,而且旁观这位妈妈和婆婆交流时的感觉,她真的是理解奶奶怕孩子着凉的好意,而且从心底尊重自己的婆婆,愿意照顾她的情绪,想和她好好沟通。在这种心态下进行的交流,即便是双方观点不一致,让老人听进去建议也会变得容易很多。
◆ 无论是父母还是长辈,在育儿过程中追求的永远都是“为孩子好”,有了这个共同的目标作为基础,很多事情的沟通就可以找到突破口。而且两代人对话时,都要记得带着平等、尊重的心态,说话时讲求策略、考虑对方的感受,如果还是不能达成一致,可以适当引入第三方的专业观点。
04 大医治未病
◆ 养育孩子其实没有一定之规和标准答案,需要父母们在充分了解孩子生长发育特点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养育思维,带着平和的心态,用尊重、顺应的方法,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
附录
辅食专题
◆ 给宝宝吃水果时,注意不要蒸煮,以免破坏其中的水溶性纤维素,也不要榨成果汁,避免宝宝在单位时间内摄入过多的糖分。如果给宝宝吃坚果作为零食,要注意碾碎后再食用,以免发生呛噎等意外状况。
◆ 选择油时,优选富含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核桃油、橄榄油、玉米油都可以,另外由于不同的植物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略有不同,所以可以几种油替换着吃,让宝宝摄入不同的脂肪酸。
◆ 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食品通常会在包装上印刷SC标识
口腔专题
◆ 含氟牙膏有明显的防龋效果。
◆ 推荐的时间是:34岁,乳磨牙;68岁,六龄牙;11~13岁,恒双尖牙、第二恒磨牙。
6-24月宝宝的辅食攻略
辅食添加的基本原则
- 原则一:食材从单一到多样
- 原则二:辅食性状从稀到稠、从细到粗
- 原则三:食材搭配要丰富
- 原则四:初期食材混喂,避免宝宝挑食
- 原则五:1岁以内尽量不要额外添加调味品
注意
◆ 不要用果汁代替水果,以免宝宝糖分摄入量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