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出了问题怎么办?湖南长沙市,13岁的初中女生,因被老师和同学怀疑偷钱,跳楼自杀;江苏常熟市,一个年仅15岁的男孩,与父亲因一点小事发生争执,从自家阳台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广州白云区,一名大一女生患抑郁症,给父母发消息“觉得活着没意思”,从8层高的图书馆楼顶跳下,当场身亡。
随着身体的逐渐成长,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建立自己的人格。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轻松长大,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每一阶段。心理出现问题的孩子一般有哪些表现呢?
1、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2、依恋障碍:离开家或与父母分开后不断抱怨,夸大悲伤,如恳求回家,要求去见父母或打电话。
那么,影响孩子健康心理建立的因素有哪些呢?
1、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或者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家长没有妥善处理,导致孩子心理有疙瘩,一直过不去。
2、家长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德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如果家长轻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当下,孩子的未来也将会受到难以预估的影响。
1、功能性胃肠病跟情绪密切相关。长期紧张的精神状态会令胃酸分泌量增加,刺激胃粘膜,极易诱发溃疡病。
2、强迫性格:强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躯体健康。
孩子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我们很难给出一个具体建议,但可以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正确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身心良好健康发展呢?
1、如果你的孩子常规性地不能在12点以前睡觉,应该尽快对他的学习、娱乐或兴趣班进一步的了解和适当的安排,帮孩子建立一定的边界。
2、当遇到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可以同孩子协商,而不是强令。分析这个要求的不合理地方,让孩子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不是家长不满足孩子,而是孩子的要求不合理。
3、更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犯了错,多和孩子聊聊发生了什么,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下次再碰到类似情况他们会怎么做。家长应该分析为什么孩子这次的行为不是最好的,而不是说孩子是“坏孩子”,然后肆意评价他们的行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身体会在短时间之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们的心理也是会不断成长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健康成长,那么就一定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重视,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学校师生关系、居家环境等方面系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