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被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意味着什么?

目前,我国法定的传染病有40种,分为三类。

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有2种:鼠疫,霍乱icon。

发现后,需要2小时内及时上报。

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有27种。

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con、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icon、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icon、登革热icon、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icon、白喉、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icon、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发现后,需要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其中,以前,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肺炭疽icon,这3种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就是,发现后也需要2小时内上报。

以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按正常乙类传染病管理了。

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有11种。

包括: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icon、黑热病、丝虫病icon、包虫病icon、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icon、风疹icon、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发现后,也需要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